在温州市中心有一所以工科建校的高职学院。在近60年的校史上,有两件事为人们所津津乐道:一是从“厂办校”到“校办厂”的神转折;二是把普通学生培养成地掷球世界冠军的逆袭。
相对于校和厂的兴衰更替,过去十多年,体育元素的生发和茁壮是这所学校一项非主流规划所产生的奇效。一方面在一个冷门项目上跻身国内乃至世界顶尖;一方面体育培训和俱乐部迅速壮大,同样成为学校的招牌。看似与体育毫不沾边的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也因此多次被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
这桩体育“奇事”是怎样发生的呢?
冷门项目的成功创业
浙江工贸与地掷球的结缘始于2001年,当时学校从工科技校转向工科商科并举的高职院校才一年多,只有一两千名学生,并不是项目最初的理想落地之处。
学校负责人回忆道,当时国家体育总局想在浙江推广这个项目,但是因为太冷门,温州其他高校不感兴趣,于是工贸学院承接了下来。
毕业于西安体院的地掷球高手范杉被这里的灵活性和创新性吸引而来,与学校师生一起,投入了一个全新的创业项目。
与很多学校相比,工贸学院可以说是“三无”:一不是体育院校,二没有体育专业,三没有体育特长生。范杉作为体育老师,首先要完成教学任务,学生们也首先要完成各自的专业学习和实践。从教练到队员,都是利用选修课和课余时间展开训练的。
“从2001年到现在双休日我和学生基本上都在场地,已经养成习惯了。”范杉说,队员基本都是通过接触和尝试喜欢上这项运动,继而选择长期投入的。“在这里我们解决了要我练还是我要练的问题,学生们都是出于热爱去付出努力。”
凭借一腔热情和专注钻研,工贸学院地掷球队很快在国内打出了名堂。范杉既当队员又当教练,说服了有一定地掷球基础的山东中学生郭晓敏到工贸就读。
2006年,学校破天荒地承办地掷球世界锦标赛。2005级学生郭晓敏和范杉的爱人、追随他从西安体院来到工贸的王美合作,为中国队夺得了地掷球项目的第一个世界冠军。
范杉说,这种荣誉感和成就感具有巨大的感染力。“升国旗奏国歌会感动掉泪,以前是看电视,后来自己真的体会到了,然后会影响到周边的同学,这就是一种辐射。”
从那之后,工贸学院的学生和队伍共代表国家夺得14个世界冠军。现在常规训练的队伍稳定在40多人。作为一个竞技体育项目,随着水平的提升,学校也会有目的地招收一些地掷球苗子到工贸就读,但队员主体仍然是普通渠道入学的学生。
十多年来,除了郭晓敏等个别队员之外,工贸地掷球队的成员基本都走上了与各自专业相关的工作岗位,地掷球仍然是一项业余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