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市坚持以提升不动产登记便利度为目标,加强推进“线上一窗”建设,持续拓宽线上登记服务半径。2025年以来,全市登记机构以现有中介机构“线上一窗”为基础,通过代入场景、换位思考,全面排查“线上一窗”风险点,物防、人防、技防多向发力,坚持从源头上防范风险,保障群众便捷办理存量房转移、抵押登记。
一是人防严把控,持续优化抵押登记办理流程。在中介端办理的办理存量房转移及抵押业务,引入银行核验环节,登记机构、银行金融机构、中介机构三方联动,共筑“防火墙”。买卖双方通过“苏服办”或“i淮安”APP进行人脸识别、e签宝实名认证及签字后,凡是存在抵押的,相关信息均依托不动产登记办税“区块链”,线上推送银行金融机构进行核验校对,银行确认后方可推送审核登簿,有效避免了重复抵押、抵押无效等情况出现,最大限度保障了信贷安全,避免了抵押登记风险。
二是物防全覆盖,有力保障登记数据信息安全。“线上一窗”办理模式,均依托于“线上苏小登·淮安E通办”平台。全市登记机构对开通“互联网+不动产登记”系统账号的银行金融机构和中介机构严格把控,凡新开通“线上苏小登”一体化平台业务账号的,均需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签署合作协议及保密协议。对所有经办人员开通的账号采用“账号+高复杂度密码+独一无二指纹”管理模式,各银行机构、中介机构经办人员持有效身份证件实名制开通指纹锁,面对面设置复杂密码后录入指纹。不动产登记窗口工作人员不定期检查指纹锁使用和保存情况,最大限度降低账号被盗用的风险。
三是技防回头看,倒逼中介机构提升工作规范。坚持采用中介“线上一窗”音视频双录工作模式,将存量房转移登记申请环节全流程、无死角予以音视频记录。打通不动产统一平台与e签宝系统接口,登记系统可以实时获取音视频信息。将音视频存储于专用设备和云端,定期备份,设置访问权限,防止数据篡改或丢失。全市登记窗口对中介“线上一窗”记录的音视频定期抽查,与获取的身份信息比对核实,以此评估服务质量,提升和优化不动产登记业务流程,倒逼中介机构提升工作规范,保障每一步操作公开透明,以“步步留痕”行动力,构筑中介线上登记的风险“防火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