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

首页>地方频道>镇江>要闻

丹阳:“鸭管家”探出生态循环新“稻”路

“嘎,嘎,嘎嘎嘎……”金秋十月,记者来到丹阳市陵口镇陵口村东王自然村的稻鸭共生基地,尚未靠近,便已听到此起彼伏的鸭叫声。放眼望去,稻浪翻涌、长势喜人,一只只憨态可掬的鸭子在稻田内探头觅食,成了这里的“鸭管家”。而在每块稻田一隅,还矗立着一座座“小别墅”,这是小鸭子们休憩的鸭舍。

“今年是我们首次采用‘稻鸭共作’的生态循环种养模式,七八两左右的鸭子,到水稻分蘖期放到田里,刚刚相匹配。现在水稻即将丰收,再有半个月,这批鸭子也能出栏,面向市场。”陵口村委会副主任樊志良介绍。

陵口村地处京杭大运河、萧梁河交汇处,水资源丰富,地势平坦,土质肥沃,气候湿润,一直以来都是稻麦的优产区。2022年,陵口村党委与江苏省种子管理站党支部结对共建,成立联合体党委。“省种子管理站派出专家,帮助我们因地制宜选育了南粳46优质稻种,当年就提升了土地效益,每亩增收200元。”樊志良说,在省种子管理站、镇江市农科院等专家的帮助指导下,今年初,他们在村里选取了65亩示范田,建立了“稻鸭共作”的生态立体种养系统。

稻香飘过,听取“鸭”声一片。1000只“鸭管家”在稻田间尽情嬉戏,一幅生态和谐的田园风光跃然而出。“鸭子可以吃掉稻田里的杂草、虫子,鸭粪又循环到田中成为肥料,既避免了农药的使用,又保障了水稻和鸭子的健康。同时,鸭子的踩踏使水稻根系更牢固,增强了水稻的抗倒伏能力,提高了水稻品质。”樊志良说,请来“鸭管家”为水稻食虫除草、排泄肥地,形成了“鸭促稻长、稻促鸭肥”的良性生态循环,也让稻米产业走出了新“稻”路。

在“稻鸭共作”生态循环种养模式下,鸭子身强体壮,稻米和鸭蛋健康营养,有效提高了经济效益。“与常规水稻种植模式相比,水稻产量虽然减产,但幅度小,且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稻米的食味品质,增加了稻米的价格。”樊志良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当季水稻加上鸭子的收益稳定在亩均2600元,较单种水稻相比每亩增加1200余元,经济效益提高的同时,还降低了生产成本。

“稻鸭共作”生态循环种养模式,将鸭子养殖和水稻种植相结合,形成一种互惠共生的生态系统。“这种种养模式既养出了‘生态鸭’,还种出了‘生态米’,实现‘一田两用、一地双收’,达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目的,有效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助力共同富裕。”镇江市农科院研究员、陵口村生态循环农业技术指导特聘专家束兆林表示。

近年来,陵口村在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积极探索生态种养新路径,鼓励支持合作社、农户把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打造增收致富新途径,走出生态致富新“稻”路。“预计今年能产水稻6万斤以上、鸭子2500斤左右,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8万元。”陵口村党委书记蒋朝辉表示,“稻鸭共作”生态循环种养模式坚定了村民发展的信心,未来,他们将继续坚持绿色生态发展这条新“稻”路,力争让陵口的优质大米走进千家万户。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773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