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

首页>地方频道>镇江>要闻

有温度 有活力 有厚度 “三有”教育撑起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美好明天

丹阳市界牌镇民营经济活跃,各类企业3000余家、规模工业企业110家。2024年,该镇净流入人口5324人。23.63平方公里的镇域范围内,外来人口是户籍人口的2.5倍,覆盖全国29个省份。外来人口的流入也带来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问题。

近年来,丹阳市界牌镇以“政策推动、部门联动、民生促动”为抓手,通过政策赋能、资源整合、社会参与构建家校社育人新生态。全力实施有温度、有活力、有厚度的“三有”教育模式,这一模式,不仅破解外来务工家庭子女教育的焦虑,更成为基层治理与民生改善的生动实践。

政策推动,做有温度的教育

为了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问题,近年来,界牌镇以制度创新激活企业社会责任,出台《关于倡导企业建立员工子女关怀机制,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倡议书》,推出弹性通勤、带薪“教育关怀假”等暖心举措。号召各企业采取错峰考勤、移动办公等方式用于接送孩子上下学。目前,界牌镇派出所、交警已常态化开展“护学岗”行动,严查非法接送车辆;2400余名家长化身“护学岗红马甲”,保障全镇近7000名中小学生上下学安全。

作为中国汽摩配件生产基地,界牌镇现有高新企业30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3家,省级工程研究中心4家,3家企业获评江苏省民营科技企业。该镇通过引导规上企业有序开放车间生产线,让学生在探秘智能制造中感受科技力量。企业负责人亲自带领孩子们参观他们的模具车间、智能生产线等,结合工作人员的讲解,同学们亲眼目睹着机器的自动化运转,感慨着新型工业化的高度发展。企业不仅成为教育参与者,更通过亲子科技体验、职业启蒙等活动,构建起“上班有温度、下班有归属、成长有陪伴”的新型劳动关系。

部门联动,做有活力的教育

2024年,界牌镇组织多部门联合开展特色教育30余场次,邀请消防队员指导开展消防演练、公安民警与师生开展防爆演练。组织司法部门送法律知识进校园,义警对学生进行防诈防骗教育。界牌镇文体中心送非遗文化画册、医护人员对全镇师生开展中医文化知识培训等特色活动轮番走进校园。据介绍,各式各样的特色教育激发学生的文化自信与创新精神,让学生们在“行走的思政课堂”中,以守正的信念扎实根基,以赓续创新的精神跃进新程。

界牌镇首创“爱心暑托班”与“控辍保学群”双机制,2024年暑期托管千余名学生,寒假期间社区干部与“五老”志愿者接力守护留守儿童,用教育温度阻断贫困代际传递。2025年春季开学,界牌中学反映一名学生没来上学,班主任两次上门劝导无果,学校在群里发布信息,相关社区干部和辖区民警、网格员立即响应,第一时间联系家长,与班主任一起上门做家长和学生的思想工作,现场解决家庭实际困难,保障孩子顺利完成学业。家、校、社高效协同联动,聚焦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用仁爱、智慧、梦想共同点亮孩子们的生命之光。

民生促动,做有厚度的教育

近年来,界牌镇党委、政府发挥各社区、爱心企业力量,投入教育专项资金近400万元,发放50台教师电脑、500套学生课桌椅,安装123台空调,做好教工楼、学生操场等工程出新。

在今年界牌镇人代会确定的6大民生工程中,聚焦“界牌中学食堂改造”“校园周边交通安全提升”两个与教育相关的痛点,今年3月4日,界牌镇组织该镇部分镇人大代表围绕“镇域交通安全提升”进行调研,部分人大代表结合校园周边交通安全提升,针对全镇范围内重要交通节点打造,对事故多发的宏森北路、宏森南路-丰收路交叉口、界牌路、旭日路等路段进行针对性改造和升级提出了意见建议。为确保界牌中学师生拥有更加舒适的就餐体验,计划投资近160万元进行食堂改造,让学生舌尖上的幸福更有滋味。界牌镇党委书记刘奇表示,下一步,界牌镇将继续以“三有”教育模式为支点,推动优质教育资源下沉,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能。(记者 佘记其 通讯员 张江 魏辰)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824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