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来通调研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工作开展情况。现场调研了海门入江支流青龙河治理、开发区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五山及沿江地区保护修复、海安开发区品建村高标准农田生态化灌排系统建设等情况。
海门入江支流青龙河治理
青龙河是南通市海门区境内二级河道,南北走向,北起运盐河南侧,南至长江边,全长18.79公里。过去,青龙河沿线老旧小区基础设施陈旧,部分居民区、企业生活污水和雨水合流,河流日常维护缺少区域联治,导致排江水质不稳定,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日渐加剧。2019年,海门把青龙河整治作为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要求的“一号工程”,通过“堵疏、拆建、退进”等方式从根本上切断水污染源头,累计投入近4亿元,围绕7个方面、13项整改措施,实施区域整治、水岸共治,彻底将青龙河从“短板”打造为“样板”。截至2023年底,青龙河水质稳定保持Ⅲ类及以上。
开发区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
中化南通位于长江三角洲重要转运枢纽——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江海港区,是海进江的第一座洗舱站,为长江内的油品和液体化工品船舶开展洗舱和洗舱水接收服务。中化南通码头洗舱站在已建码头平台下游布置1个3000DWT油品及液体化工品洗舱泊位。洗舱产生的污水、船舶接收污水(化工污水、含油污水)经过预处理排放达到接管标准后排放至化工园区污水处理站。截至2024年2月,中化南通洗舱站共开展洗舱业务196艘次。洗舱品种为:汽油、石脑油、芳烃、燃料油、正丁醇等。合计接收洗舱水7778.05吨。
五山及沿江地区保护修复
2017年以来,南通市着力将五山地区长江岸线由生产型岸线调整为生态型、生活型岸线,全面开展沿江杂船专项整治行动。坚持水岸同治,修复长江,对沿江203家“散、乱、污”企业实施全面关停整体拆迁,整体搬迁狼山集装箱码头,全面取缔硫磺等散货码头。腾退修复长江岸线12公里,新增森林面积超过6平方千米,森林覆盖率80%以上,形成林地、自然保留地、湿地、水体层次互生生态体系。五山滨江生态修复实现资源升值溢价,五山及沿江地区成为全国生态修复保护样板,获得了习近平总书记“沧桑巨变”的高度赞扬。
海安开发区品建村高标准农田生态化灌排系统建设
品建村位于海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为探索农田退水治理的有效方式,先行先试实施了高标准农田生态化灌排系统建设项目,投资约1900万元,涉及农田面积约2100亩。农田退水经过生态排水沟中的水生植物净化后流入退水回收装置,首端沼液池作为退水回收装置的补充池,此时,排水沟末端闸门关闭,退水不进入周围河道。通过搭建数字化精准自动控制云平台,利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在灌溉渠道首部安装感应设施,对水稻田间水肥高效利用综合数字化调控,实现稻田节水减肥、提高水肥有效利用率,减少稻田排水、稻田渗漏和氮磷等养分的流失。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调研团队指出,深入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对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以及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都具有重大意义。地处长江入海口的南通在长江保护修复工作中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把长江岸线保护、水污染防治以及长江生态安全带建设等工作有机结合,治理成效显著,逐步形成绿色发展管控格局。南通将继续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深入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发挥自身特色,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建设,奋力打造美丽南通先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