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铣培训课堂现场。(大港工业社区 供图)
虽然已是晚上10点,但位于北仑新碶街道大港工业社区的将军机械公司车间内仍灯火通明。张建等60余名职工围着机械零件热烈讨论着,微凉的春夜因为大家的激情而变得火热起来。
这是一堂社区“送上门”的数控铣培训课,原本当晚8点就结束了,但张建和同事们课后主动“复习”。“通过社区组织的技能培训课,我先后考出了高级钳工、钳工技师的证书,还学会了机械设计、制造、修理一体化技能。”张建说。
从“工”到“匠”,这是张建的“进阶”之路,也是大港工业社区产业工人的成长轨迹。
发展新质生产力,产业工人是基础支撑之一。对此,大港工业社区有着迫切需求——这是全国首个纯工业社区,辖区内集聚了543家工业企业、9万余名产业工人,工人数量占了北仑全区产业工人总数的四分之一。
如何让产业工人向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进阶”,实现“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如何以“三支队伍”建设为契机,让工业社区向技能型社区迭代升级?大港工业社区一直在“上下求索”。
“技能型社区是技能型社会建设的基本单元,我们以党群服务中心为阵地,从技能资源配置、技能环境打造等方面开始探索,让增技增收从愿景变为实景。”在社区党委书记陈雪波心中,推出“精技赋能营”是他们最具特色的举措。
“‘精技’,不但要帮产业工人提升技能,还要为他们打通职业全生命周期。我们通过网格走访、与企业专线对接、让工人主动反馈,排摸大家的‘精技’需求。”陈雪波表示,社区“链接”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宁波海天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等7所职业院校及专业机构,担当“精技赋能营”的“合伙人”,将“精技”之路铺到工人“家门口”。
作为“精技赋能营”十大精品课程之一,高级钳工培训班甫一推出,便“吸睛”无数。“我拿到中级工证书4年多了,前几年也考过高级工,可因技术没达标便放弃了。这次社区开的培训班又让我重燃希望,争取今年考上!”永祥铸造公司工人王川说。
“好戏”还在后头——叉车班、电工班、CAD制图班、汽修班等精品课程正在陆续推出。
“培训资讯在小程序同步上线,汽修班等热门课程名额,一推出便被‘秒杀’。”“精技赋能营”营长张燃杰告知,为避免时间冲突,精品课程大多开设在周末。另外,他们从5月开始还启动汽车营销赛、叉车技能赛等技能赛事,让产业工人在同台竞技中精进技术,提升技能素养。
截至目前,“精技赋能营”已累计开展培训98次,惠及职工3800余人,466人获得相关技能证书。
既把“名师”请进来,构建“精技”外循环,又挖掘内部资源,打通“精技”内循环——企业中既有操作经验丰富的“匠人”,也有熟练掌握各类技巧技能的“达人”,大港工业社区把这些“能人巧匠”聚集起来,推出“共享师傅”项目,让他们走出自家企业,变成整个工业社区的“师傅”,推动人才互通、技能共享。
“通过‘共享师傅’举办的技能沙龙,我认识了很多高端技能型人才,在学习交流中不断精进自己的研发技能。”得益于“共享师傅”项目,台晶电子公司的武艳雷说,他从一名制程工程师成长为企业产品工程部高级工程师。如今,他也成为“共享师傅”中的一员,在其倾囊相授下,来自其他企业的30名徒弟已“学成出师”。
目前,大港工业社区共有102名“共享师傅”,其中“北仑工匠”7人。他们开设的技能课程五花八门,产业工人可以“按需点单”。
在“精技”内外双循环下,“一人一技”“一人多技”的现象在大港工业社区比比皆是。产业工人收获的是技能提升,看到的是发展前景。
张彤原本是龙驰汽车的一名普通汽修工,在社区组织的新能源汽修班“深造”半年后,不仅学到了电车电气元件维修知识,还成功考取了电气设备维修工证书。技能提升,换来了职位晋升。如今,张彤已成了公司名车维修组的组长,收入也有了可观提升。
“我会继续参加培训学习,努力考取电工证书和汽车高级技师证书,进一步提升自己!”深知技能就是“财富”的张彤充满信心地说。
产业工人既收获了“财富”,又为企业创造更多“财富”。以将军机械为例,先前企业采用的是手工去除零件毛边的工序,不但劳动力成本高,零件光洁度也不够高。在大港工业社区组织的数控铣培训班上,授课讲师与工人碰撞出创新火花:优化数控铣程序,合理设置刀点……企业由此降低了成本,零件表面的螺纹精度等级提升至6级。“解决技术难题后,我们接到的相关订单量增长了10%以上。”企业生产厂长汪志国满脸喜悦地说。
工人出彩,产业焕新。今年一季度,大港工业社区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97.9亿元。如今,全国首个工业社区的产业工人,已打破人们心目中“又苦又累没奔头”的刻板印象,因为对他们来说,这里有终身学习的有力支撑,更有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