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前三季度,长三角的外贸成绩再创新高。三省一市进出口总值达11.85万亿元,同比增长5.1%,占全国进出口总值的36.7%。
外贸高地增势稳
从前三季度成绩来看,江苏实现规模和增速俱佳的成绩,上海作为“外贸第一城”保持稳定地位,浙江、安徽出口亮眼,呈现不同的拉动作用。
江苏省进出口总值达4.12万亿元,创同期历史新高,位居全国第二,仅次于广东。在较高基数下,进出口同比增长7.7%,高于全国2.4个百分点,出口和进口分别为2.65万亿元和1.47万亿元,均有不同程度增长。
浙江省前三季度进出口总值3.93万亿元,同比增长6.7%。其中出口表现尤其突出,总值达2.91万亿元,同比增长7.8%,进出口、出口和进口在全国分别位居第3位、第2位和第5位。
上海市进出口总值3.17万亿元,增长0.03%,在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位列第4,其中出口为1.33万亿元,同比增长2.4%,进口为1.84万亿元,同比下降1.6%。
安徽省的进出口总值则首次突破6000亿元,达到6282.7亿元,排名全国第9位,前三季度同比增长6.3%,高于全国1个百分点。其中出口增速斐然,同比增长8.5%,进口增长2.2%。
船舶出口增速迅猛
前三季度,长三角船舶制造出口成为最大亮点。
上海是区域中毋庸置疑的领头羊,前三季度船舶出口额达526.5亿元,同比增长114.9%。江苏、浙江船舶出口额分别为44.8亿元和19.5亿元,同比增长74.8%和102.7%。
船舶制造成为长三角外贸的新增长点,也是区域出口结构升级的典型写照。沪苏浙三地,上海在高端装备研发、设计方面具有优势,江苏则制造能力雄厚、主要承接制造订单,浙江聚焦船舶修理维护,产业链优势突出。
江苏、安徽两地整体机电产品出口的增速显著。江苏出口机电产品1.81万亿元,同比增长9.4%,占出口总值的68.5%,拉动全省出口增速6.3个百分点。安徽省机电产品出口2951.3亿元,占出口总值的70.3%,同比增长11.8%。
两地的优势主要体现在汽车、集成电路等产业。
江苏前三季度出口集成电路同比增长33.8%,汽车同比增长96.6%。安徽前三季度出口汽车68.11万辆,增长29.5%,出口量居全国第一,此外集成电路、锂电池、电动汽车、液晶显示板出口分别增长9.6%、7%、272.2%、44.7%。
浙江的出口结构相对更为均衡,坚韧的民营经济促进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不断增长,纺织品、服装、塑料制品等典型劳密产品出口额排名靠前,同比增速稳定,分别为5%、6.4%和10.8%。
上海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同样增势稳定,前三季度出口相关产品1431.7亿元,增长6%,占同期出口总值的10.8%。其中,纺织服装、塑料制品分别出口859.2亿元、279.5亿元,分别增长3.5%、11.8%。
贸易伙伴越来越多
一方面,欧美地区作为长三角的传统贸易伙伴,仍占有较大比重,且出现局部回暖的趋势。
前三季度,欧盟作为上海的最大贸易伙伴之一,进出口额同比增长5%。其中德国和上海的进出口额同比增速达到10%。
浙江、安徽和欧美市场的贸易额则实现净增长。前三季度,浙江对欧盟、美国进出口5888.9亿元和5523.3亿元,分别增长5.6%和13.1%,增速较2023年同期分别回升8.7%、16.3%。安徽对欧盟、美国分别实现进出口846.5亿元、713.2亿元,同比增速均超7%。
另一方面,新兴市场的开拓进展迅速。前三季度,苏浙沪皖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5.29万亿元,同比增长6.9%;对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其他成员国进出口3.6万亿元,同比增长4%;对其他金砖国家进出口1.59万亿元,同比增长7.1%。
其中,上海与其他金砖国家的贸易额占全国总额的16.2%,达到7477.6亿元,同比增长5.4%。(记者 何书瑶 狄斐 曹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