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江苏省南通市海门认真贯彻落实省、市高标准农田建设要求,锚定“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这一目标,加快推进全国整区域推进高标准农田试点。农田在悄然改变,“小田”减少了,成方连片的“大田”增加了,土地利用率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益稳步提升了,跑出富民强村“加速度”。
耕地的碎片化影响了农业生产机械化作业的推进,制约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为此,海门区在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中,全面梳理,分类施策,充分发挥高标准农田建设土方工程15%的财政资金,开展田块整治,利用现有的耕地资源和挖掘其潜在的发展能力,推进小田并大田。在尊重农民权益的前提下,适度推进土地规模经营。对于继续耕种的农户可优先在“大田”选取地块作为“自种区”;对不再耕种的农户承包地列入“流转区”,由种植大户承租。通过农户双方自愿“互换并地”,一体推进零星田块整合和空间置换腾挪。同时,加强项目区建设前期准备工作,督促设计单位做到“三到位”,即现场勘察到位、群众意见听取到位、规划方案比选到位。以废旧房屋三棚、废沟塘为突破口,实施土地综合整治,实施田块平整行动,合理调整田块大小,控制田面高差,提高田地平整度,土地资源得到了有效整合。平整后田块从原来的30-50米宽一块变成100米左右宽一块,这样,既方便了规模化机械化作业,又增加土地面积,也为今后水环境整治工作省了一笔开支,提升了农村人居环境水平。悦来镇保民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建设规模10000亩,累计搬迁散坟1250处,平整土地2850亩,填埋废沟呆塘56条、45.3万立方米,溢出耕地232亩。土地流转率达到82.7%,土地年租金从300元/亩提高到900元/亩,项目区农户亩均增收400元/年。悦来镇悦南村通过2023年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地连片程度由原来的7-8亩提高到了50亩以上,现代农机进入田间作业可以实现“任我行”,不仅为改善粮食种植条件提供了有力支持,提高了粮食产量,还实现了每年溢出耕地6.3万元租金的集体收入。以悦来镇保民村为例,村民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可获得保底分红700元/亩/年,加上参与项目区合作社或农业企业打工的人均收入1.6万元/年,人均收入超2.5万元/年。
小田变大田,荒地变宝地,是海门区探索高标准农田建设结出的硕果。为做好“小田并大田”后半篇文章,海门区创新思路,主动作为,与江苏沿江农科所等科研院所合作,围绕平整后的土地加强土壤改良等措施,切实提升耕地地力,推广数字农业、良种良法、病虫害绿色防控、节水节肥减药等技术,提高农田可持续利用水平和综合生产能力,打造丰收良田。悦来镇保民村的2050亩新型合作农场是海门区最大规模的新型合作农场,以江苏沿江农科所为技术依托,村集体种植了小麦水稻达到“吨良田”的标准,2023年村营收入达406万元。2023年,全区粮食播种面积79.59万亩,粮食总产25.84万吨,增幅南通第二,市级粮油高产竞赛全部获奖,区政府被授予南通市“科学种田”流动奖杯,水稻面积从2012年的0.8万亩扩大到2023年的11.07万亩,先后建成悦来、临江“万亩吨粮田”示范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日益增强。
高标准农田项目资金除用于加大土地平整力度外,另在高标准农田项目区配套建设了生产服务中心,充分利用高标准农田土地集中的优势,聚合农业龙头企业等资源,着力打造生产、加工、销售、服务等一体化经营的模式,以提高粮食生产综合效益。升级“产加储运贸”一体化运营,打造稻米全产业链。常乐镇双乐村利用村农副产品专业合作社的优势和现有房屋仓库,于2022年建成年加工能力达1000吨的大米加工生产线,注册了“謇翁”牌大米商标。南通博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借助高标准农田建设契机,建成了一个集标准化生产、精深化加工、现代化贮运、品牌化营销的稻米产业融合发展综合体,现拥有优质稻米生产基地面积5000多亩,全程服务优质稻谷生产基地5万多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