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是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近年来,为冲破地狭人稠、资源稀缺的瓶颈,浙江以体制机制改革为抓手,不断突破要素制约的天花板,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要素保障。2018年8月,浙江省深化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三有”改革试点落子海盐,又是对传统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进一步拓展和深化。
作为浙江省两个试点之一,海盐县在浙江省的这步“先手棋”将率先破解资源要素配置关键之局。记者了解到,围绕“市场有效、政府有为、企业有利”这“三有”目标,海盐已构建起5大领域16项具体改革任务和5项配套举措。
同时,海盐县成立了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三有”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严格督查考核,加强宣传引导,狠抓落实。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在这一重要时间节点上,省委、省政府将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三有’改革试点列入全年省经济体制改革重点项目,并选择海盐作为全省的试点之一,这是交给海盐的一项光荣任务,充分体现了对海盐的信任。”海盐县委主要负责人表示,为此,全县上下将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精心组织、全力推进、大胆试点,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各项改革任务,展现海盐的担当和作为。
据介绍,作为传统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进一步拓展,“三有”改革又将在现有基础上迈出一大步。例如在全面推进“亩产论英雄”改革方面,绩效评价体系将在工业企业基础上逐步拓展到农业、服务业;在创新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机制方面,这次改革提出要率先建立永久基本农田整备区,探索跨县域土地指标交易。
根据试点方案,海盐县试点工作将以自然资源、地方金融、科技创新、生态资源等要素的优化配置为改革重点,探索破解资源要素制约难题,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为,激发市场主体内生动力。
具体而言,海盐县将通过全面推进“亩产论英雄”改革、创新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机制、深化“标准地”出让制度改革,率先构建自然资源要素优化配置机制;在金融要素供给方面,海盐将深入实施“凤凰行动”计划、创新金融服务模式与产品、健全财政资金使用绩效提升机制、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率先构建地方金融要素优化配置机制;改革还将立足创新驱动,率先构建科技创新要素优化配置机制。其中,改革任务包括提升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完善创新型企业发展机制、优化人才资源配置等。
另外,坚持可持续发展,海盐县将通过健全排污总量控制和排污权交易制度、健全用能预算化管理和市场交易机制、建立资源要素生态化配置机制,率先构建生态资源要素优化配置机制;通过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深化农村产权交易制度建设、健全高效生态现代农业发展机制,率先构建农村生产要素优化配置机制。
为了保障改革任务的顺利实施,试点方案还明确了5项配套举措,包括发布全要素清单目录、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健全县域资源要素优化配置评价监测体系、完善资源要素交易平台、建立试点政策支持体系等。
据了解,海盐县力争通过3年左右的努力,在全省率先构建形成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三有”长效体制机制,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力争走出一条具有我省县域特色的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路子,为全省深化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海盐经验”。
抓住突破要素制约的机遇,海盐县这步“先手棋”还将顺势而为,尽力实现改革红利的最大化,以“三有”改革试点促进海盐县进一步的突破发展。据悉,通过改革,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将优质的资源要素配置给优质的市场主体,海盐县在试点期间还将争取实现全县新增高新技术企业90家以上,R&D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3%以上,新增上市企业2家以上、“新三板”企业6家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