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嘉兴频道1月30日讯 2019年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起步之年。这是浙江发展面临的重大历史机遇。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认真落实国家战略举措”,其中第一条便是“加快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连日来,记者观察发现,不论是代表委员们的议案提案建议,还是审议讨论发言报告,长三角一体化都是一个“热度值”超高的词,浙江各地都在主动寻找着自己与长三角一体化的共振点,协力推动更高质量一体化。
共建共享,突破行政藩篱
最近一个多月来,嘉兴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好消息不断: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与苏州工业园区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中新嘉善现代产业园项目正式落地……一批跨省合作园区进入人们视野。
指着政府工作报告上“加快推进嘉兴全面接轨上海”这短短十几个字,嘉兴经开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盛付祥代表说,一股“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劲头油然而生。嘉兴经开区与苏州工业园区希望探索一种“共建共享”的新模式,汇聚整合双方区域综合资源,形成优势互补,共同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迈向深入。
“共建共享”看似容易,行之则难。跨省区域考虑到各自财政、税收等指标任务,可能会限制不同区域生产要素流动。受限于行政区域藩篱,“1+1>2”的目标很难实现。
多年从事区域规划工作的省政协委员、致公党宁波市委会主委王丽萍认为,“共建共享”的新模式适用范围不仅是跨省产业合作园,还涉及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保等多个方面。
“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要打破省市行政区域藩篱。解决这个难题,要从体制机制入手。当前,国家发改委正在编制《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长三角各省市要真正规划共谋,根本上解决顶层设计问题,很多制度性障碍就能创造性解决。”王丽萍委员说。
共生共荣,打造产业集群
平湖,独山港经济开发区,一条“一头在平湖,一头跨金山”的跨省际公共管廊,把浙江卫星能源与上海石化“连在一起”。
省人大代表、浙江卫星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卫东说,这条跨省际公共管廊已经成为平湖石化企业与上海石化连通的“大血管”。卫星能源的产品,通过公共管廊供给上海石化。比起槽罐车运输,更经济也更安全。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全省域全方位融入长三角”。在杨卫东代表看来,打造产业集群,加速产业融合,这是全省域全方位融入长三角的重要举措。
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对于三省一市的最新动态,省政协常委、经济委主任黄勇密切关注。
采访中,他提到这条新闻——近日长三角协同优势产业基金正式成立,发起方包括了央企、金融机构和来自长三角三省一市的多家民企、国企,聚焦推动长三角产业链深度融合,促进长三角加快形成面向未来的优势产业集群。
“产业基金能够真正发挥作用的关键,就是要遵循市场规律。”黄勇委员认为,长三角地区要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根本措施是加快推进市场化改革,让生产要素能够在长三角区域内自由流动。通过市场选择,实现产业合理布局,提升产业集群竞争力。
共谋共识,制度创新破题
扎根舟山多年,省政协委员、浙江海中洲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庄伟意对这座海岛城市寄予厚望。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之后,舟山发展迎来了一个新时代。在庄伟意委员看来,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浙江自贸区的发展还有很大的想象空间。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到现在这个阶段,很多合作事项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物质项目建设,面对一些深层次的难题,需要依靠改革来破题。”庄伟意委员建议,长三角地区应该谋划建设更高水平的自由贸易港,浙江要积极争取与上海共建长三角自由贸易港,提升国际海事服务基地功能,合力在体制机制创新上取得突破。
眼下,长三角各地正在打造审批事项少、办事效率高、投资环境优、企业获得感强的最优营商环境。浙江“最多跑一次”、上海“一网通办”、江苏“不见面审批”、安徽“一张网一扇门”……
省政协委员、蚂蚁金服集团董事长兼CEO井贤栋注意到一个现象:因为区域间的数据还无法互通互联,涉企事项办理无法做到“最多跑一次”,一定程度阻碍了要素资源的跨省域流动与协同。而要打通不同区域间的数据,离不开各地之间更高层面的整合,以及制度层面的对接。
井贤栋委员建议,长三角承担了大量的国家级改革试点任务,比如建设自贸试验区、自主创新示范区、跨境电商综试区等。在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创新性制度成果,可以率先在长三角范围内复制推广。比如上述难题,可以在政策、标准协调的基础上,以数字技术升级涉企服务,政企协作推动长三角公共服务“一网通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