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语声声】
“建成国内一流的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是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直接推动和大力支持下创建起来的浙江第一个省校共建新型创新载体。2003年3月17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率浙江省党政代表团赴清华大学,商讨共建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事宜。当年12月31日,习近平出席省校共建研究院签约仪式,并提出了“建成国内一流的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的殷切期望。2005年4月10日,研究院总部大楼奠基暨揭牌仪式举行,习近平出席仪式。
2014年5月11日,在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建院1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又作出重要批示:“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10年来的探索实践说明,省校合作是优化科技资源配置,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现科技与经济融合的有效模式,希望总结经验,再接再厉,不断巩固省校合作成果,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努力把长三角研究院建设成为具有先进水平的新型创新载体,为推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亲历者说】
“总书记的批示指引了我们‘十三五’及未来的改革方向”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带着浓厚清华大学基因的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至今已在嘉兴扎根18年。从最初的摸着石头过河,到如今成为科技体制创新的示范者、引领者,研究院已经成为嘉兴、浙江乃至长三角地区高端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桥梁。
18年间,大批清华大学专家带着科研成果来到嘉兴,为当地产业转型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
现任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党委委员、副院长杨向东就是清华专家团队中的一员。2016年,他从清华大学来到嘉兴,带头在研究院建立了智能装备技术研究中心。
“这是我们研究院首批设立的三个中心之一,开启了‘虚所实中心’的科技成果转化新模式。”杨向东说,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批示后,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认真贯彻落实批示精神,加快了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推出了“虚所实中心”“人才分类管理”等一系列创新举措。
所谓“虚所实中心”,就是淡化研究院下属的基于学科体系建立研究团队的科研管理模式,建立起面向产业需求的研究中心。这样一来,清华大学的研究成果就能更顺利地和产业发展结合,将总书记批示中的“优化科技资源配置,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现科技与经济融合”三大核心要义转化为现实。
杨向东领衔的智能装备技术研究中心,第一个赋能的行业是智能健康领域。2016年,研究院和秀洲区的麒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组建了数据服务有限公司。新公司将清华大学最新学术成果在具体应用场景落地,助力麒盛科技从一家卖床的传统企业转型为一家为用户提供智能健康服务的互联网企业,并成功上市。
麒盛科技的成功案例并非个例。
同是研究院首批设立的研究中心之一,欧阳明高院士领衔的新能源汽车研发中心助力合众汽车,推出了嘉兴首台新能源整车产品,并不断将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最新成果应用在制造行业,成功跻身造车新势力第一阵营;冯雪教授领衔的柔性电子技术与健康医疗研究中心,推动了柔性电子技术研究院的成立,加快推动了一批领先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市场,打造小而美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上述成功的探索,清晰反映出了研究院首创的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模型。
从创新链到产业链,这套模型的标准模式是:学校理论创新团队——研究院团队应用技术创新——高技术企业产业应用——传统产业应用场景。
“中间两个环节是我们的创新,是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桥梁。如果没有这两个环节,创新链与产业链是没法顺利融合的。”杨向东说,研究院设立的研究中心,就对应了第二个环节,第三个环节是帮助企业开发具体应用场景的,类似浙江麒盛数据服务有限公司,“如果让科研成果从高校直接进到企业,企业根本看不懂,更谈不上应用了。”
当前,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已经成立了50余个研究中心,建立了一批真正属于嘉兴的高端科研团队。
“我们的思路,都是围绕总书记的批示精神谋划的,可以说总书记的批示指引了我们‘十三五’及未来的改革方向。”杨向东说。
【新航程新跨越】
力争成为具有先进水平的新型创新载体
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从孕育到诞生、发展,始终饱含着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期望。它是浙江“引进大院名校,共建创新载体”战略的先行者,也是浙江第一家省校共建新型创新载体。
依托清华,立足浙江,辐射长三角。成立18年来,在省校双方的大力支持下,研究院逐步成长为清华大学重要的产学研试验平台和成果转化基地,以及国内一流的新型创新载体。同时,研究院也真正在嘉兴落地生根,成为一张闪亮的创新金名片。
研究院有关负责人表示,在成立的第一个五年,研究院导入了清华大学的学科资源,探索了一条自收自支的科技创新载体发展新路径;第二个五年,研究院首创了“政产学研金介用”七位一体的协同创新理念,为深化体制改革、推动区域协同创新和高科技成果产业化,带来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示范作用。
在研究院成立1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批示,为研究院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研究院导入的大批科研团队逐渐找到了科技成果转化的切入口。
除了“虚所实中心”,围绕批示精神,研究院还探索出了“一院一园一基金”的重大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全生态的人才引育体系、全链条技术孵化和金融支撑模式等。
目前,研究院在生命健康、数字创意、信息技术等关键领域设立50多个创新研发平台,建成了13家国家级、省级重点研发平台,28家国家级、省级创新创业孵化平台等。据统计,研究院累计为浙江引进培育超过800位海外高层次人才,孵化高科技企业2500余家,承担纵横向科技项目总计1200余项,参与管理基金总规模超过100亿元。
此外,研究院推动了一大批重大创新成果落地,推动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创下了多个“第一”:引进的丁基橡胶生产装置,是目前我国最大的卤化丁基橡胶供应商、全球第二家可提供食品级丁基橡胶的企业,扭转了我国卤化丁基橡胶长期全部依赖进口的局面,入围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名单;孵化的合众汽车是嘉兴第一家新能源整车生产基地,全国第七家获得发改委、工信部“双资质”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落户桐乡后有力推动了当地的产业结构优化和创新氛围提升;投资的凯乐士物流专注于智能穿梭车、高速提升机等高端物流设备的研发、生产,填补国内超大规模物流仓储多穿库领域的空白,突破国内百万级业务量物流中心的箱式存储系统瓶颈。一系列引领新产业新业态的“第一”、行业单项冠军和独角兽项目,为嘉兴乃至浙江抢占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制高点提供了创新支撑。
2019年底,中央印发《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是唯一被写入规划纲要的创新平台。研究院率先提出的打造G60科创走廊的构想也被写入了规划纲要。
“面向新征程,我们将按照总书记的指引,努力走出一条科技经济融合的新路子。”上述负责人表示,研究院将进一步深化重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模式探索应用,深化“政产学研金介用”七位一体协同创新机制应用,用好用活“一院一园一基金”重大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力争成为具有先进水平的新型创新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