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今年第6号台风“烟花”在平湖沿海二次登陆,与南湖区擦肩而过,但带来了狂风暴雨,河道水位继续上涨,防汛防台面临严峻考验。
历经两天风雨交加,南湖区6个外河水位均超过保证水位,对农作物造成严重威胁;公路干道,不时有断树挡道,出行车辆、行人受到影响;圩堤缺口、农田受淹、小区积水……及时解决这些问题,成为考验南湖区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党员干部初心使命的“考卷”,检验担当本色的“命题”。
哪里有险情就冲到哪里,哪里有需要就出现在哪里。“我是党员,就应该冲锋在一线!”灾情就是命令,全区机关干部、村社干部全员到岗到位,网格员、综合救援队伍、党员突击队全部奔赴一线,顶强风、冒大雨排除险情,成为台风中“最美的逆行背影”。
冲锋在最前线,坚守在最险处,红船旁的党员干部坚守在防汛防台一线,与人民群众共同筑起了一道坚固的“红色堡垒”,让党旗在台风中飘扬,党徽在暴雨中闪光。
截至昨天晚上8时,南湖区落实抢险救援队伍272支,出动抢险救灾人数6375人次,发现并排除各类险情2747个。
防台关键词:冲
我是党员我先上
昨天上午,台风“烟花”在平湖登陆,给南湖区带来了一阵又一阵的狂风暴雨。早上8时,全区所有镇水位已经全部超过保证水位,不少镇和部分市区地段都出现了河水倒灌、严重积水等险情。
群众利益高于一切,有险情处就有党员。南湖区广大党员干部冲锋在第一线,拼尽全力保卫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以实际行动诠释什么是红船旁的共产党员。
昨天上午,南湖区凤桥镇新篁社区党委书记徐拥华接起电话时声嘶力竭,只一句话后便匆匆挂了。他所在的渔村,是新篁社区地势最低点,台风中的渔村水位最高处已经没过小腿。一早,他就带领20余名党员干部、志愿者、民兵组成的党员突击队抢险组,奔赴渔村开展缺口围堵工作。30吨黄沙,数百个编织袋,徐拥华和党员干部们用双手在风雨中一点点构筑起了守护渔村的最强堡垒。
在大桥镇建国村的吴张圩、马家浜等片区,昨天上午出现3处漫水迹象,如果不及时进行处置,就将有数百亩蔬菜和葡萄大棚受淹。灾情就是命令,村干部和志愿者、民兵连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堆好沙包解决问题。这已经是台风来袭的这两天里,该村党员干部带头抢修完毕的第6个缺口,有效保障了周边农田、大棚的安全。
随着大量降雨,昨天下午,南湖区一些区域的积水愈发严重,党员干部们一发现这些情况,立刻“闪现”事发地,及时进行处置。
在南湖区水位最高的新丰镇和余新镇都出现了险情,党员干部们带头立即投入“战斗”。新丰镇丰南社区党员干部带头将欣粮苑的积水及时抽尽,保障了附近居民的出行安全。余新派出所民警发现镇区三官浜桥河水位不断上涨,已经几乎与堤岸持平时,也立即在危险路段拉起了警戒线,并沿河边进行安全隐患排查,清理路障、保证畅通。
在市区,也处处有党员们的抢险身影。在南湖区湘家荡区域(七星街道)辖区毛家浜附近的嘉善塘河道,面对险情,30余名党员干部和党员志愿者等组织起应急抢险队,成功在半小时后堵上了缺口,解除了险情。
在南湖区解放街道凌塘社区,20多名社区干部、党员和志愿者在台风到来前,已经动手把辖区最易积水的华美小区内30多个窨井全部清理完毕。昨天,辖区内南湖饭店宿舍楼前遭遇河水倒灌,导致积水严重,而这一路段正在施工,极易发生危险,社区党委书记徐惠琴带领社区干部和志愿者,及时将积水全部抽干净。
台风“烟花”不仅带来了水患,狂风也导致了大量树木的折断,各类杂物垃圾可能影响道路畅通。风雨中,从城市到乡村,一条条道路上,闪现着一个个忙碌的红色身影。
连日来,南湖区各主体及交通、综合行政执法、交警等部门严阵以待,党员力量冲锋在前,清理倒伏树木和设施,第一时间排除积水,把倒下的广告牌等移到安全地带,及时消除路面安全隐患,全力以赴、争分夺秒保畅通。
防台关键词:抢
一场没有硝烟的田间“战斗”
来势汹汹的台风“烟花”,让南湖区6个外河水位站的水位在昨天8时已全面超过保证水位,随着雨水的持续降落,全区水位持续上涨。
台风带来的影响,农作物首当其冲。7月22日开始,南湖区农水系统人员全线下沉到基层一线指导落实防御措施,与农户一起抢收葡萄、梨、生姜等经济作物,加固大棚设施,深挖清理沟渠,全方位做好防御准备。
截至昨天16时,全区8个雨量站平均雨量163.94毫米,其中最大为陈良圩区站211毫米。全区6个外河水位站平均水位2.26米,最高的新丰站和余新站达2.31米。
在外河高水位的影响下,南湖区许多田块出现积水,葡萄、水稻等不同程度受淹。截至昨天18时,全区农业受灾面积达9340.5亩。全区党员干部、农技人员、志愿者、农户纷纷行动起来,打响了一场农业生产保卫战。
昨天凌晨4时,凤桥镇清清农场负责人林根刚眯了4个小时,听到屋外的风雨声,马上又打开手机,通过物联网系统查看葡萄地里的情况。眼看葡萄园积水已有10厘米深,30多亩即将成熟的葡萄面临威胁,林根通过手机远程操作开启了葡萄园南、北两个新建好的排涝泵,两处水泵连续运转12个小时,到下午4时,葡萄园积水退去,葡萄保住了,林根感慨道:“这套农业物联网系统做得值,农业生产现代化还是要靠科技发展。”
在余新镇金星村,昨天早上6时许,葡萄种植户沈桂根向村里求助:葡萄地已经淹至脚踝,大棚里枝头上的葡萄危在旦夕。金星村党委书记曾骏立即与村干部、党员志愿者赶赴现场,并从村里搬来了3台水泵。天空不时下着雨,持续7个小时的抽水后,沈桂根和周边2户农户的60亩葡萄田慢慢退去了积水,农户们渐渐露出了笑脸。
“北洋桥组沿河100米堤岸被淹了,河水已经倒灌到葡萄地。”昨天中午,大桥镇江南村应急抢险队巡查中发现河水倒灌,眼看河水马上要没过沟渠,将威胁到沿岸20多户农户的200多亩葡萄地。大桥镇民警、民兵与村党员干部快速集结起20多人的应急队,河边路窄、草丛荆棘多,陆路通行不便,应急队用船运输600个沙袋,冒雨加高加固堤防。风雨中,衣裤湿了又湿,雨鞋沉重得快抬不起脚,从12时到16时,整整4小时,缺口堵住了,农户们的水泵运转了起来,田间积水纷纷排向河道。
稻田、果园随处可见防台抗灾的身影,区农水局也迅速组建起各类专业技术服务组,指导农户做好瓜蔬、水稻、果树、畜牧业、水产养殖等恢复生产,并落实好农药、种子、疫苗等物资。目前,全区已储备农药4.2吨、水稻在库种子20.5吨、畜禽养殖消毒药1.66吨、畜禽疫苗19.15万头份(毫升),为下一步灾后防疫、恢复农业生产、秋粮丰收提供保障。
防台关键词:暖
让老人们吃上热饭
昨天上午9时,南湖区百龄帮颐养中心的厨房里一派忙碌景象,肉末蒸蛋、西红柿炒蛋、葱油鸡腿……食堂工作人员忙碌地打饭、盛菜,送餐师傅拖着工具车,把一箱箱香喷喷的饭菜运上送餐车。
中午11时左右,送餐车赶到了南湖街道枫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门口,只见社区工作人员已经等候在那里。“国良叔叔家我去吧,还有妙英阿姨是我邻居,由我送去吧。”分派好送餐地址,大家将一份份菜品装入保温箱,骑上电动车,冒着大雨将午餐送往各家各户。
“真的太谢谢你们了,冒着大雨给我们送餐,还那么准时。”金奶奶一边接过热腾腾的饭菜,一边连声感谢。工作人员来不及寒暄,便又匆匆赶往下一家。
“风能吹跑雨伞,雨能打湿衣裤,但给老人的饭菜我们一定要保证是热乎乎的。”让老人们吃上热饭,是这些社区送餐员最在乎的事。“送餐大军”兵分几路,用最快的速度穿梭在风雨中,看着他们吃着热饭,脸上露出满意的微笑,工作人员心里也感觉暖暖的。
昨天中午,原本到建设街道为老送餐集中点等餐的范叔叔却被工作人员“劝退”,让他明天别来了。原来台风逼近,街道考虑到老人们途中安全,决定自24日起暂停开放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等台风过后再开启。但同时,党员干部们又担心部分老人独居在家,不能因为台风影响了老人们的吃饭问题,于是,南湖区各镇(街道)分别协调了各为老送餐服务点,继续供应老年人用餐,并增派人手送餐。
在余新镇,养老助餐食堂里传出炒菜的声音,为老送餐服务正常提供,各村派出责任人保证防汛防台期间的应急送餐。余新镇为老送餐点负责人表示,除了为老送餐人员,镇里还发动居委会干部、养老护理员、志愿者等,通过上门走访、电话慰问等多种形式了解老年人居家需求,工作人员还依次走访家庭条件困难的老人,关注他们的生活状况,并将部分有需要的老人及时转移至防灾减灾安置点。
解放街道菜花泾社区的工作人员专门通过电话向老人表达关怀,并提醒他们尽量在家不要出门,饭菜会继续给他们送上门。“这两天路上风吹雨打路滑,爷爷奶奶出门不安全,我们已经登记了用餐老人们的家庭信息和用餐需求,让他们安心在家。”
昨天一大早,南湖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一上班就开始忙碌起来,通过电话问候爷爷奶奶们,特别叮嘱他们这几天台风来袭,要记得关好门窗,备好手电筒等以备不时之需。烟雨社区的工作人员还为社区老人们当起了“代购员”“代办员”,让老人们可以安心在家得到生活所需。
为确保全区老年人安全度汛,台风来临之前,南湖区民政局已督促各镇(街道)养老机构开展了隐患排查,并储备好饮用水、食物、药品以及相关生活必需品,并提前准备了抽水机、发电机等设施,以确保老人们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