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国两会,大食物观引发各方关注。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时指出,要树立大食物观,从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出发,掌握人民群众食物结构变化趋势,在确保粮食供给的同时,保障肉类、蔬菜、水果、水产品等各类食物有效供给,缺了哪样也不行。这一重要论断启示我们,审视粮食安全的视角要从粮食安全向食物安全转型,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基础上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一直以来,我国高度重视粮食安全,经过不懈努力,实现了从当年4亿人吃不饱到今天14亿多人吃得好的历史性转变。粮食是食物,但食物不仅限于粮食。如果说淀粉类传统粮食满足的是“吃饱”的需要,肉类、蔬菜、水果、水产品等食物则是“吃好”的关键。随着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膳食结构也发生了很大改变。以大食物观来统筹粮食安全,呼应了人民群众日益多元、更加健康的食物消费需求,也是在复杂多变的疫情和国际局势下高质量保障粮食安全的现实需要。
嘉兴自古就有“鱼米之乡”的美誉。古书记载:“嘉禾一穰,江淮为之康;嘉禾一歉,江淮为之俭。”时至今日,嘉兴仍是浙江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最大的地市,以浙江1/10的耕地面积贡献了1/6的粮食产量,南湖菱、凤桥水蜜桃、嘉善黄酒、桐乡杭白菊等特色农产品闻名遐迩,为粮食安全大局做出了嘉兴贡献,也为“大国粮仓”提供了丰富的“嘉兴味道”。以大食物观统筹农业生产,要在保障粮食供给的前提下,向健康、营养、丰富等多个方向发力。这对嘉兴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更为我们持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现代都市型高效生态农业创造了机遇。
大食物观下的农业生产,不仅有“米袋子”,还有“菜篮子”“油瓶子”“鱼篓子”“肉盘子”“奶罐子”。根据嘉兴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到2025年,全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增幅年均不小于2%,猪肉自给率达到50%,叶菜自给率达到80%,要做精精品水果、食用菌、现代渔业等五大特色优势产业,做强南湖生姜、葡萄、水蜜桃,秀洲莲藕、葡萄、梨、青鱼、中华鳖等一批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从中不难看出,以满足群众多元需求为出发点,嘉兴已经在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不仅“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向土地要粮食,还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向林地、草地、水面要食物,守牢“米袋子”、念好“山海经”、唱好“林草戏”、打好“果蔬牌”,让中国人的餐桌上有更多更丰富的“嘉兴味道”。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这几天,全国人大代表孙军用一颗40元的黑草莓向全国人民展示了嘉兴农业数字化改革的最新成果。自然资源是有限的,科技潜力却是无穷的。以数字技术突破农业生产、农民增收的“天花板”,为“大国种库”贡献更多嘉兴良种,为“大国农技”提供更多嘉兴样本,为“大国农民”提供更多智力支撑,把大食物观落实到奋进“两个率先”新征程的行动中,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坚实物质基础,我们就能以更加丰饶的物产,为“大国粮仓”作出新的贡献,为嘉兴人民稳稳地托起“舌尖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