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文化礼堂,就是一处精神家园。如今,在嘉兴市秀洲区,随着文化礼堂的迭代升级,不仅老年人实现了老有所学,少年儿童的课余文化生活也变得丰富多彩。特别是在秀洲区高照街道,“银龄学堂+童心学堂”的模式激活文化礼堂生命力、点亮精神共富新引擎。
近日,74岁的村民张红花早早地赶到高照街道荫家桥村文化礼堂,参加“泾港学堂”硬笔书法培训,这已经不是她第一次来写硬笔书法了。
“没想到我这个年纪了还能拿起笔、学写字。”张红花说,经过第一学期的学习,现在她已经可以基本掌握了握笔的方法,能写一些基础性的汉字了。村里的文化礼堂只要有活动,她总想来看看。
日前,荫家桥村的“泾港学堂”第二期书法培训班如期开班,参加人员在第一期的基础上增加到了25位,都是村里65岁以上的老人,大多数都不识字。老年人在文艺村长钱天君的指导下,从坐姿、握笔、运笔开始学起,同时在书写中认识一些基础汉字,提升了老年人生活能力。
农村老年人众多,如何更接地气地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从2023年3月开始,高照街道在荫家桥文化礼堂在工作日白天推出“泾港学堂”老年人写字课,给老年人教识字、教写字,“文化礼堂+老年学堂”助力城乡接合部老人老有所学,推进精神共富。
聚焦“为谁服务”,高照街道立足农村和城乡接合地区“一老一少”多的实际情况,通过针对老少不同的文化礼堂使用时间和内容需求,错时推出适合不同群体的活动,如在周末推出适合青少年的活动,而在工作日白天则推出针对老年人群众的活动,着力丰富礼堂功能,精准对接群众需求。不仅如此,文化礼堂除了提供活动,还能帮助群众“解放双手”参与服务。
家住高照街道新义村的王英平日因为要在家带孙女,很少有时间能去村里文化礼堂参加村里开展的活动。而就在最近,她的顾虑打消了。
“今天村里请了老师来教我们学用智能手机,一直想学,现在终于有机会了,很实用。”王英说,在她听课的时候,她担心的小孙女不爱听坐不住的问题也有了完美的解决方案。在给老年人安排适老化课程的时候,新义村文化礼堂同时在旁边安排了一堂适合于小朋友的研学课。“这样孙女可以在边上上研学课,还有工作人员帮我看着,我可以放心在这里上课,一举两得。”王英笑着说。
文化礼堂既要抓好“老的”,也要抓牢“小的”。高照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当下有很多像新义村这样青壮年普遍外出工作、只留下一老一小群体的情况。街道积极探索开展“老少学堂”的模式,针对老年人开展老年人喜闻乐见的唱戏、看演出、文化交流等形式的活动,针对孩子开展手工、早教、讲故事等类型的适合儿童的文体类活动,让辖区内带孩子的老年群众一进入文化礼堂就可以“解放双手”,同时也寓教于乐,打造了新时代文化礼堂的新场景。此类让居家带孩子的老年人“解放双手”的活动,自2023年7月起,高照街道各文化礼堂、文化家园就举办了300余场次。
想到就能来,来了有事干。聚焦群众所需,提供群众所想,这样的文化礼堂,无疑是受老百姓欢迎的。
高照街道“银龄学堂+童心学堂”的“老少学堂”探索模式是秀洲文化礼堂迭代升级建设的缩影。眼下,秀洲一座座文化礼堂正通过探索为民服务新模式,不断点亮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