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大运河,半部华夏史。
浙江,因水而名,因水而兴。
嘉兴,京杭大运河的重要节点城市,一流水,一古镇,长长短短是数不尽的故事。
11月14日上午,2023世界运河古镇合作机制会议在嘉兴市南湖区举行,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相关人员、大运河沿线的古镇代表等160余人汇聚一堂,共谋运河古城古镇创新发展。
以“世界”为名,这场会议背后有何深意?透露出什么信号?
逶迤而来,浇灌了嘉兴的“根”和“魂”
以“世界”为名,这是一场规格高、影响大的会议。
据悉,这是世界运河古城古镇合作机制会议首次走出扬州,走进中国大运河沿线其他城市举办。这标志着世界运河古城古镇合作机制的发展开启了一个新的篇章。
新的篇章,为何选择在浙江嘉兴开启?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今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时强调,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是十分宝贵的文化遗产。大运河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在保护、传承、利用上下功夫,让古老大运河焕发时代新风貌。
2014年6月22日,中国大运河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其中大运河浙江段全长683公里,流经杭州、宁波、嘉兴等5市25个县(市、区),北接长江经济带、南连海上丝绸之路,具有通江达海的地理特色和吴风越韵的人文内涵,是中国大运河中全线通航、至今仍在活化利用的省段之一,在中国大运河中占据重要地位。
而大运河贯穿嘉兴境内,千年以来,绵延110多公里的大运河为嘉兴这座城市带来了无尽的繁荣和辉煌,浇灌了嘉兴的“根”和“魂”,塑造了嘉兴作为运河古城的地域风貌、文化标识和发展脉络。
大运河作为一部厚重史书,嘉兴书写了灿烂篇章。中国最早的地方志《越绝书》记载,秦始皇从嘉兴“治陵水道,到钱塘越地,通浙江”,运河及运河文化由此衍生。嘉兴的乌镇、西塘等18个运河古镇依水而建,茅盾、丰子恺等一批文化名家枕水而居,桑蚕丝织、硖石灯彩等一批传统民俗因水而兴。在嘉兴,可以领略到“名家辈出、底蕴深厚”的运河古城文化。
大运河作为一幅壮美画卷,嘉兴描绘了秀美风光。嘉兴在春秋时叫“长水”,唐宋时名“秀水”,秀水泱泱、诗画江南是嘉兴的最美图景。大运河嘉兴段绵延110多公里,占了遗产河道的十分之一以上,奠定了嘉兴“左杭右苏、南北通衢”的运河古城地位,形成了“运河抱城、八水汇聚”的特有城市景观。在嘉兴,可以找寻到“小桥流水、梦里水乡”的乡愁记忆。
大运河作为一曲辽阔赞歌,嘉兴唱响了时代旋律。大运河“水利万物”,自古就是重要的经济带、交通带,成就了嘉兴的富庶繁华,至今发挥着航运等重要功能,巩固了嘉兴海河联运枢纽的优势。特别是运河文化、古镇文化成为嘉兴文旅融合、产业发展的重要资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劲动能。在嘉兴,可以感受到“江南雄郡、浙西首藩”的繁荣盛景。
回归现实,大运河作为重要的经济带、交通带,成就了嘉兴千年来的富庶繁华,时至今日仍发挥着航运、行洪、灌溉等重要功能,特别是运河串联起的发达的水网航道体系,巩固了嘉兴海河联运枢纽的优势,水运通江达海,更是让“嘉兴智造”走向世界。
此外,大运河还为嘉兴积淀了丰厚的文化遗产,大运河嘉兴段拥有24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15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可见,选择浙江嘉兴开启新篇章,正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的重要批示指示精神的一次应有之义。
焕发新生,“中国古镇看嘉兴”盛装亮相
当然,中国既不缺历史,也不缺古镇。古镇,更需要的被走心地解读与表达其内涵。
在这一场“世界”级会议,作为主办方之一的地级市嘉兴,如何发出独有的声音?
据悉,大会主办方之一的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成立于2009年9月,是一个由世界各国运河城市和相关经济文化机构结成的非营利性国际组织,秘书处设在江苏省扬州市。该组织2017年创设世界运河古城古镇合作机制,先后召开6次大会。
在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的推动下,作为运河文化遗产内涵和价值的重要载体,世界运河古城古镇逐渐成为了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品牌,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和促进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
本次会议的主题是运河古城古镇文旅产业创新发展与乡村振兴,借助这一契机,嘉兴放出两个“大招”:与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签署合作协议,发布“中国古镇看嘉兴”古镇地图。
大运河滋养了嘉兴,嘉兴也反哺着大运河。近年来,嘉兴全力做好大运河保护、传承、利用的大文章,让千年运河在新时代绽放绚丽光彩。
如何让千年古镇这一城市符号更有知名度和影响力?嘉兴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东和在现场致辞中表示:嘉兴以打造“中国古镇看嘉兴”品牌为总牵引,大力实施大运河文化传承保护利用“百项千亿”工程,精心做好大运河嘉兴段保护和发展工作,推动大运河在新时代焕发更加夺目的光彩。
继在深圳文博会推出主题展出之后,“中国古镇看嘉兴”古镇地图的发布,正是这一品牌在“世界”的首次盛装亮相。
纵观全国,嘉兴古镇数量多、质量高、特色鲜明、知名度高,稳居第一方阵。如乌镇是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永久会址,西塘被纳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先行启动区,两者年最高接待游客量均已超过千万,并形成了乌镇戏剧节、西塘汉服文化节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效应。
大美其美,美美与共,打造文化传承发展新样板,去年以来,嘉兴以乌镇、西塘、濮院、盐官四镇为核心,将18个古镇串珠成链,在保护修复、创新开发、集群推广等方面全面发力,打造和推广“中国古镇看嘉兴”文旅融合品牌。
集群推广,组团出道。嘉兴还组建了大运河文化带古镇发展联盟,把18个古镇按不同情况和定位,打造4个集群,并推出“运河人文品古镇”“民俗非遗趣古镇”“玩味国潮乐古镇”等5条水乡运河古镇旅游精品线。
让“中国古镇看嘉兴”成为“顶流”、不断“引流”,嘉兴正在探路。
共融发展,激扬起发展的“浪”和“潮”
整场大会持续一整天,记者发现,在专家学者主旨演讲、各地运河古镇代表分享经验、大咖圆桌探讨等各个环节中,传承、创新、发展等词语多次出现。
当天下午,现场发布《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关于运河古城古镇文旅产业创新发展与乡村振兴南湖倡议》,明确提出:“让运河沿线的每一位居民都能分享到新时代下运河生态、文化、经济发展带来的红利,实现共融发展的美好愿景”。
千年运河奔涌向前,从历史流向未来。共融发展,其实嘉兴早已提供了可圈可点的样板。
让历史感与时代感“古今碰撞”,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比翼齐飞”,在古镇开发上,嘉兴系统总结不同古镇的历史功能、文化脉络和地域特色,创新业态模式、产品供给、项目体验,满足游客个性口味、不同需求,避免“千镇一面”。
消费者厌烦的从来不是老东西,而是不经思考的复刻。
“日出万匹绸”的濮院因羊毛衫产业而起势,如今已完成时尚产业的全链路迭代,景区以中国时尚古镇为定位,将古镇历史文化与特色小镇产业相融合,不久前2023年抖音创作者大会在此举办,吸引了1000多名优质抖音创作者打卡。
“在保护古镇原始形态的基础上,乌镇一直坚持以人为本,针对外来游客创新举办乌镇戏剧节等活动,同时引进各类文化活动来服务本地居民,持续激发古镇新活力。”当天的大会上,桐乡市乌镇镇党委委员诸国强分享了经验。
在古镇运营上,结合各地特有的人文底蕴、地域特性,嘉兴也已形成了多样化、多元性的发展模式,如乌镇、濮院、盐官由专业团队整体保护开发和运营,西塘则由社区化和景区化并联管理,澉浦镇则主要依托当地国有企业进行整体运营。
不管是运河还是古镇,保护、利用和传承发展,都离不开“活化”两个字,要结合现代生活,重新赋予其文化意义、使用场景,融入大家生活。
今年1月,大运河数字诗路e站南湖体验中心在运河畔的芦席汇历史街区启用,以大运河IP作为核心理念,运用大量AR、VR、影像技术应用、3D模型展示等叠加融合等技术手段,打造出一座集展陈、公共服务为一体的数字化展馆,目前接待游客超过5万人次。
古镇真正的魅力,不仅在于“古”,还在于历久弥新的力量。当过去与现在碰面,生硬地旧瓶换新酒,或者彻头彻尾的改造,在更高追求的游客眼中,都不是最优解。
重新组合业态也好,加入新物种加入也罢。换一种让历史与现代相融的发展模式,嘉兴相信,古镇大有可为,更大有作为。
而岁月,永远不会辜负一座座永葆活力的千年古镇。(潮新闻 记者 李茸 见习记者 李洁薇 通讯员 陆斌超 许颖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