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嘉兴日报报业传媒集团的全体党员干部及采编人员齐集一堂,聆听焦裕禄的二女儿、现任焦裕禄干部学院名誉院长焦守云女士作专题报告——《我的父亲焦裕禄》。
艰苦奋斗除兰考“三害”、领导干部不搞特殊化、培育良好家风、儿女眼中的父亲……报告会上,焦守云以真挚的语言、细腻的情感,从不同角度重温了焦裕禄同志的光辉事迹,以一个个生动的事例再现了焦裕禄同志身上闪耀的公仆情怀、求实作风、奋斗精神和高尚情操。
在作报告时,提到年仅42岁、积劳成疾的焦裕禄同志因肝癌不治不幸逝世,以及他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想的仍然是人民群众的幸福安康的情景,焦守云几度哽咽。她表示,父亲的崇高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永远是亿万人民心中一座永不磨灭的丰碑,永远是鼓舞人民艰苦奋斗、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宝贵精神财富,永远不会过时。
来到嘉兴日报这一“红船旁的党报”,焦守云在接受采访时说,距离首次来禾仅仅3个月,再次欣然应邀前来,是因为感到自身与嘉兴党员干部同样有着“红色基因”,“来到党的诞生地,很感慨。由于父亲早逝,我可以说是在党的教育与培养下成长起来的。我18岁入党,如今已是64周岁的老党员,对党的感情不言而喻,看到红船,就会抑制不住激动之情。”
“作为一名党员,又拥有这样一位父亲,我有责任与使命坚持做好‘焦裕禄精神’的传承工作。”焦守云说,这些年夜以继日不断循环于三件事:坐飞机、坐高铁、作报告。年过六旬,近300场的报告令原本身体状况并不理想的焦守云不堪重负,去年,她更是在一次讲座中病倒直接被送进重症病房。
“我父亲曾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焦守云表示,有时也会考虑休息,然而每每念及此处,自己的步子又快了起来,“在这方面,新闻工作者与我的方向是一致的!你们是时代的瞭望者,是社会舆论的引导者,发掘并弘扬先进典型的精神与正能量,我们分别拿着各自的‘武器’,为社会文明建设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两个多小时的报告会催人奋进,让嘉报传媒集团全体党员干部和采编人员接受了一次深刻的党性教育和精神洗礼。
与会人员纷纷表示,在焦裕禄的心里,始终装着人民,唯独没有自己,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想着的仍然是人民。全心全意为了人民,攻坚克难服务人民,始终如一想着人民,在焦裕禄身上闪耀的精神火花,无论是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还是当前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期,都显得弥足珍贵。
透过《我的父亲焦裕禄》这场生动的报告,与会人员对焦裕禄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对“焦裕禄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作为红船旁的新闻工作者,更要在学习“焦裕禄精神”中入脑入心,在践行“焦裕禄精神”中身体力行,努力在勇立潮头、勇当标尖的事业中锻造“红船旁的新闻铁军”。
“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报告会后,嘉兴日报记者潘程程感慨良多,“报告中,听到焦裕禄同志100多天内行程5000里、亲手‘掂了掂兰考三害’的事例,让我感触很深。我感到,身为记者,应当在采编过程中切实从群众视角出发,在每一个细节上做深、做透,及时传达党的意愿,广泛反映人民心声。”
“报告内容让我尤其感受到了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重要性。在这个信息多元化的时代,各种信息鱼龙混杂,媒体和记者要切实担负起澄清事实、正本清源的责任。”南湖晚报采编人员孔嘉敏在听取专题报告后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