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湾北岸的滨海新城嘉兴港区,虽然聚集着众多临港化工产业,如今却不见工业区常见的烟囱吐烟、尘土漫天现象。
近年来,嘉兴港区以创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为目标,狠抓VOCs污染治理,强化源头管理,创新治理模式,构建了政府主导、“五治(自治、共治、他治、民治、智治)联手”、社会参与、科学推进的管理格局。2017年一季度,全区空气质量优良率为87.1%,优于嘉兴市区平均水平。
企业成立治气联盟
成员企业带头加大环保投入
相互监督协力治气,活跃在监管第一线
港区化工新材料园区作为国家级化工新材料园区,入驻有乐天化学、新加坡美福、嘉兴石化、三江化工等36家国内外知名化工企业,在成为经济增长点的同时,废气污染扰民的问题尤其突出。如何落实企业大气污染防治主体责任,变“要我做”为“我要做”?
港区率先成立“大气治理联盟”(以下简称“治气联盟”),将化工园区划分为6大网格管理区块,36家企业分别落实到每一个具体网格内。嘉兴石化、美福石化、嘉化能源、合盛硅业、金利化工和佳润新材料6家企业牵头负责组成“治气联盟”会员单位,实行联防联控,为港区破解重点废气治理难题提供有力支持和帮助。
嘉兴石化,是“治气联盟”的盟主。作为园区内的上市龙头企业,盟主,首先意味着治气的难度。企业在差别化纤维生产过程中,为严格品质管控,每天四次打开生产装置进行取样。量虽少,所散发出的醋酸异味,却常常成为周边居民投诉的重点。 “对我们来说,治气并不是量的问题,而是人的嗅觉对酸味的敏感度。由于醋酸味挥发性强,只要是一滴的量,都会扩散到整个厂区。”总经理朱炜告诉记者,为解决这一问题,企业从现场作业控制入手,花费近四十万引进七台瑞典进口的零排放取样器,实现样品到取样瓶全程密闭流程。
盟主,也意味着治气的投入。其实早在2012年建成投产后,嘉兴石化就花费近1亿元,采用HPCCU高压催化燃烧技术对有组织废气进行处理,加热过程中需要输入30吨高压蒸汽,一年的资金达4800万元。2014年开始,针对VOCs排放点多且分散的难题,企业又对阀门、法兰、连接头、安全阀等易泄漏点应制定LDAR计划,开展定期检测并及时修复,目前点位已达到9969个。
“环保有成本,有代价,但我们仍旧不折不扣地在执行,没有环境意识的企业是没有生命力的。”朱炜告诉记者。
在“治气联盟”的推动下,更多企业正看到环保投入背后无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收益。佳润新材料有限公司安环部副总经理蒋奇对此也深有感触。
刚开始,企业花费80万元建成的废气处理设施试运行半年后就出现故障,反复维修后仍无法运行,生产丙烯酸水性溶液过程中散发的异味甚至在半夜遭到居民的投诉。2015年,停业整顿三个月后,企业投入180万元将原先的设施升级为三厢式焚烧炉,处理率达到97%,剩下的3%经过碱水喷淋塔,基本达到废气零排放。此外,还投入43万元安装VOCs在线检测仪,实时监测企业的环境影响。
“随着环保检查力度的加大,低小散企业关停后,找我们代加工产品的企业越来越多。有早期的环保投入,才有现在的生存空间。所以,投入就是赚钱。”蒋奇说。
除了交流共享废气治理经验技术外,联盟企业还开展交叉式巡查,相互监督又协力治气,织就辖区空气“净化网”。目前,“治气联盟”已活跃在大气治理设施监管第一线,成为港区大气污染治理工作的新生力量。 引入专业环保公司助力环境监管 对技术服务和执法力量不足进行有效补充
对风险较高企业进行专职监理
近年来,港区以化工为主的产业结构给当地环境监管带来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化工企业工艺专业性强,产生的副产品和危险废物管理,是环境监管的一个难题。嘉兴港区基层环保监管人员仅有5人,承担着环境现场监察、建设项目‘三同时’验收、排污收费等各项工作,在监管能力、覆盖面、精深度方面都存在问题。”港区环保局局长田亨文告诉记者。
环保部门怎样才能更好地实施全方位监管?
港区环保局在全市率先建立环境监管第三方管理模式,委托浙江环科环境研究院有限公司作为第三方对目前环保部门技术服务和执法力量不足进行有效补充,开创政府购买环保服务的新渠道。
浙江环科环境研究院有限公司监理事业部高级工程师付守琪前不久带领嘉兴分公司监理业务人员,前往位于化工新材料园区内的嘉兴南洋万事兴化工有限公司调查恶臭污染。这家企业主要产品为甲基四氢苯酐,其原料顺丁烯二酸酐、间戊二烯、异戊二烯在厂区内储罐数量较多。因物料恶臭阈值低,经常接到周围企业和居民的投诉。
在收集了大量企业资料并与企业技术人员多次对接后,监理团队提出整改方案:在污水站厌氧池和危废暂存场所新增废气洗涤塔,对真空泵房活塞部分进行废气收集处理,并新增一台冷冻机、一台废气压缩机,提高废气中有机物料回用率,降低排放废气的有机物含量。目前,南洋万事兴已根据方案进行积极改造,并取得一定成效。
“对于区内污染相对较重、风险相对较高的38家化工及仓储企业,我们优选12名专业技术人员组成专职监理员,对企业进行24小时监控。同时,每月至少开展一次全面排查,检查企业‘三废’治理设施的运行情况和水平衡及污染物排放总量情况,排查工业企业环境隐患,并反馈给港区环保局。”浙江环科环境研究院有限公司嘉兴分公司李晔说,对公众投诉较多的企业,他们还提供专家对接和技术支持。
为实现全区企业精细化、规范化环境监管,监理团队将企业分为A、B、C三类,建立“一厂一档”制度。对检查中发现的环保问题、整改内容以及企业落实整改情况,形成第三方监察记录表,与企业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三同时”竣工验收文件、污染防治设施运行情况等相关资料一起纳入档案。
“港区大多数企业已从粗放型向资源集约、环境友好的方向发展,这部分企业环境意识水平高,有意愿也有实力投资环境治理。但受制于自身能力不足、人员专业水平不够等因素,自我监督管理无从发力。第三方环境监管的引入,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满足企业提升环境管理和治理水平的实际需求。”田亨文表示。
港区第三方现场监理自去年年底成立至今,已完成化工新材料园区内企业现场监理120余次,共计出动人员240余人次。监理过程中,发现并填写整改建议的环境隐患180余个,其中重大环境隐患单独发送给企业要求立即整改的监理工作联系单9份。 建设大气监管智慧平台 具备污染因子溯源、园区监测预警、企业风险管控等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