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

首页>地方频道>嘉兴>社会

“嘉兴模式”交出优异成绩单

   目前中科院浙江应用技术研究院已引进研究所23家,成为中科院在全国设立的66个平台中规模最大、成效最好的院地合作成果转化平台。

  ■本报记者黄辛甘晓

  最近,由中科院浙江应用技术研究院创办的摩贝信息(molbase)公司交出了一份优异的成绩单。根据2015年统计数据,作为一家全球化合物数据和信息平台,摩贝公司交易额约占全球化学品互联网交易的40%,互联网融资业务6800多万元,单月交易额稳定在40亿元以上,成功探索出科技与“互联网+”的互融道路。

  在南湖东面的嘉兴科技城中,摩贝信息公司只是中科院浙江应用技术研究院众多成果转化的成功案例之一。自2004年中科院、浙江省、嘉兴市共同组建研究院以来,吸引了一大批“创客”,累计研发产出项目931项、实现规模产业化项目157项、转化产值611.55亿元,形成了令人瞩目的成果转化的“嘉兴模式”。

  科技+资本

  中科院嘉兴应用化学工程中心主任常东亮是一名不折不扣的创业先锋。2004年,常东亮来到嘉兴,带着从国外带回来的“第一桶金”200万元,开始了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启航,并于2007年孵化和创办了嘉兴中科化学有限公司,从中试走向了生产。

  2009年,常东亮探索科技成果与当地企业资本联手创新创业,孵化和创办了浙江科源化工有限公司,从事药物中间体和化学品的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2011年,常东亮开始进军互联网经济,创办了摩贝公司。“我们想做的是优化产业链和激活化合物交易的定制市场、研发市场、外贸市场、库存市场,服务于生物医药和新材料产业,把全球化学品和药物交易搬上‘云端’。”他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

  依托两轮国外风险投资和两轮国内风险投资共四次风投融资,摩贝已经成为全球最著名的化工及医药中间体电子商务交易综合服务平台,以“互联网+”形式实现“流量入口+现货商场+金融服务”完整交易服务闭环。

  如今,在中科院浙江应用技术研究院,常东亮的创业之路成为“科技+资本”的典型代表,广受追捧。在同事们看来,常东亮也已从一名文质彬彬的书生,成为一名“老练”的生意人。

  博士创客自掏腰包

  中科院浙江应用技术研究院院长、党委书记陈秋荣是研究院里最资深的创客。“实验室的科研成果与企业的科技产品之间还有一段不小的距离。”他向《中国科学报》记者表示,“中科院以出产研究成果为己任,成果转化则需要整合各方资源,注重市场经营。”

  在成果转化中,有时科研人员、政府、企业因为有顾虑而退缩,有时政府、企业斥资后却打了水漂,不少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半途而废。

  对此,陈秋荣创业之初就带头自掏腰包,与政府、企业共同投入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就是为了解决科技成果转化中的核心难题。这位日本国立广岛大学毕业的材料物理学博士创办了中科亚美合金技术有限公司。十多年来,从当年几十万元的产值,该公司依靠生产镁合金新材料,销售额有望突破亿元。

  自2004年成立以来,中科院浙江应用技术研究院就启动了科研人员创业行动,鼓励科研人员“自主创新、自费创业”。近年来,全院100多名科研人员已相继自掏腰包7000多万元,成立公司57家。其中,除近30家正在孵化的成长型科技企业,已有20多家企业振翅高飞,成长为活跃在省内外的高科技企业。

  如今,“自主创新、自费创业”,在中科院浙江应用技术研究院科研人员中,这句耳熟能详的口号早已化成了一股实践的热潮。

  打造自主创新舞台

  一直以来,中科院浙江应用技术研究院就在积极探索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机制。“自主创新、自费创业”成为约定俗成的规矩之后,落户研究院的41个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无一例外均是由科技人员个人现金出资进行创新创业,个人出资总额累计已达7200多万元。

  当然,优异的创业成绩也离不开嘉兴当地政府和企业的积极支持。据介绍,当地政府和企业给予诸多还处于种子期的项目无偿资助和天使投资。在嘉兴科技城管委会主任孙旭阳看来,这是因为“我们鼓励一种创业氛围,创造一种类似于硅谷的机制,让科研人员自己投入技术、资金、项目进行创新,让创新成为自己的行为,用创业来主导我们的创新”。

  女博士倪平毅然放弃苏州国字号大公司副总50万元以上的高薪,儿子已上大学的她“一切从头再来”。在嘉兴科技城提供的政府“天使资金”的支持下,她创立了自己控股的嘉兴润博化工科技有限公司,实现了“绿色安全芯片式反应器”从全球理论探讨阶段到产品化。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508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