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5月05日讯在嘈杂的叫号声里等待,是许多人去政府窗口办事的体验,这样的焦灼往往会让办事窗口成为人们怨气的“出口”。
5月3日,市行政审批服务中心由原来的广场路350号搬迁至凌公塘路1683号。“无声”的智能受理大厅,给人耳目一新的体验。
办事人员用身份证在自助取号机上取号,“无声服务”也正式开始了。大厅智能显示屏上显示着几号窗口还有多少人在等待,当前面还有2人等候时,系统会自动给办事人员发送手机短信,提醒他到哪个窗口去准备……办事大厅硬件的升级,体现的是嘉兴深化行政审批一体化改革的成果之一。
“以打造服务型政府为目标,全面下放行政审批权,减少审批层级,建立扁平联动、协同监管、权责一致的市县两级一体化的新型审批制度”——自2013年9月起,嘉兴推开行政审批层级一体化改革,打出改革“组合拳”,有效促进了行政审批服务水平的不断提升。“组合拳”的背后充满了各式各样的创新元素,在这些创新元素的背后,无一不体现着“服务型政府”的本质。
创新集成:凸显“嘉兴速度”
“我是2008年来嘉兴办企业的,当时为了一个项目,跑了二十多个部门,盖了七八十个章,穿着衬衫去申报,到穿棉衣的时候才得到答复,一不小心人家还给你脸色看。”谈及自己的审批经历,在嘉兴投资创业的吴睿颇为感慨,“去年我的企业增资了,再来办审批,感受完全不同了。各项流程都缩减了,材料也只需要交一次,能当场办结的就办结了,不能马上办结的工作人员也会热情地告知承诺办结的时间。对我们企业来说,不仅仅是少跑了许多冤枉路,更重要的是节约了时间成本,抓住了商机,感受到了亲民的服务。”
作为全国首创、全省率先开展的“一体化改革”试点,嘉兴从2013年开始实施行政审批层级一体化改革,全面下放市级审批权,减少审批层级,缩短审批链,建立市,县(市、区)两级扁平化、一体化的新型审批制度。除跨县(市、区)审批事项、涉及重大社会公共安全审批事项和因无对口承接部门而无法下放的审批事项外,其余审批事项全部下放。
“我们要建立一个扁平联动、协调监管、权责一致的新型审批制度。”一位参与嘉兴行政审批改革“顶层设计”的负责人说,改革的最终目标是通过行政审批的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规范行政审批事项和行政审批行为,提升行政审批效率,方便企业和群众,打造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全面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这一权力类别,全市累计清理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50项,其中取消14项,调整36项……嘉兴以抓铁有痕的力度,管住伸得过长、管得过多的“政府之手”,努力做到“把该放的权力放掉,把该管的事务管好”。
同时,嘉兴精心组织放权培训和业务指导。市级部门制订详细的放权细则,对审批事项进一步完善审批标准,统一审批程序,确保同一审批事项在全市范围内按照审批内容、申报材料、审批要件、审批流程、审批时间、审批收费“六统一”标准,实现规范审批。推动县(市、区)政府出台加强承接能力建设的实施意见,同时加强对县(市、区)的业务指导,对一些审批专业性强、程序复杂事项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使县(市、区)科学高效行使审批权。
简政放权,让以前“四平八稳等你来”的政府主动“跑起来”,让公共服务飞入寻常百姓家,倒逼政府完成由管制型向服务型的转变。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政治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燕继荣这样评价嘉兴的行政审批层级一体化改革:“简政放权,结构调整,嘉兴行政审批改革在全国处于领先的地位,不仅解决嘉兴的问题,给全国行政改革找到一个试点、一个标准化的示范效应。”
服务到户:提升“嘉兴效率”
下午2点,董臻阳带着“嘉兴君凌投资合伙企业”的材料走进南湖区行政审批服务大厅,工作人员为其开通了企业登记的“绿色通道”。一个小时后,董臻阳提交的材料通过审核,顺利拿到执照。“这速度太惊人了,他们发了执照,直接就可以刻章,公安备案也同步做好了。”他兴奋地说。
为助力南湖区金融示范区建设,南湖区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建立了企业网上名称预先核准业务平台,快捷办理名称预核登记,还开通了有限合伙企业登记的“绿色通道”,指定专人为企业办理登记服务,实行“解答咨询一口清,材料审核一次清,复杂登记不超过3个工作日”的工作制度。“如果企业自己来办,整个流程要5个工作日,现在一般隔天就能办好,快一点的立等可取。”南湖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行政许可科副科长曹瑛说,截至今年3月底,落户南湖基金小镇的投资类企业累计达到1910户,认缴注册资本(金)合计2761.68亿元。今年一季度,南湖基金小镇新设投资类企业397户。
政策法规不熟悉、材料不齐全……诸如此类的审批“绊脚石”,让不少个人和企业申请者在审批过程中兜了不少弯路。嘉兴各地以“便民”为中心,灵活创新的举措,成为提升审批效能和审批服务水平的重要突破口。
深化模拟制、代办制、联审制“三制联动”审批服务制度,选派优秀后备干部到代办中心担任专职代办员,为投资者无偿提供纵向全过程和横向全流程的“红色代办”服务,累计实施联审项目305项,模拟审批30项,代办投资项目和便民服务事项2661项,进一步推动了投资项目提速增效;全面实施“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模式,去年10月1日至12月31日已发放营业执照2605户,通过强化部门协同、数据共享,平稳实现前置审批改为后置审批工作进一步方便企业办事、降低行政成本、激发行业创新活力;通过“一窗受理”,市场准入类新设企业审批时限由5个工作日提速为3个工作日内办结,工业备案项目从取得土地到施工许可由原来的45天缩减为现在承诺的15天,产权办理和抵押登记提速3倍以上……
“对我们这些残疾人来说,出门办事特别不方便,以前办什么证件都要跑个两三趟,得十天半个月才能办完。”盲人推拿师朱丽华说,三年前,她的推拿诊所急需办理土地变更登记手续,但诊所所有工作人员都是盲人或有残疾,行动非常不方便。没想到国土窗口的工作人员冒着酷暑上门办证,办结后还送证上门,这让她非常感动。
为企业松绑,让市场发力,让更多的群众轻装上阵,嘉兴以简政放权为核心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断推动着政府转变职能,为全市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松绑”,最大限度地释放改革红利。
主动揭短:提质“嘉兴内涵”
“你来找差距,我来补短板”。4月1日,市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公开向社会征集对我市行政审批工作的意见建议。信息一经发布,就受到了市民的广泛关注。此次公开向社会征集意见建议,并直接将群众的“吐槽”公开在媒体平台上。有市民表示,市行政审批服务中心邀请社会各界前来揭短,勇气可嘉,值得“点赞”。
权为民所赋,也必须为民所用。简政放权,对政府而言,是一场大刀阔斧的自我革命,意味着“割自己的肉”。而对绝大多数老百姓来说,最关注的莫过于办事之时,跑的路是不是少了、门是不是好进了、脸是不是好看了、章是不是好盖了。毫无疑问,人民群众对繁文缛节的感受最深,对简政放权最有发言权,他们的实际体验,就是检验简政放权效果的“试金石”,他们的监督评价,就是确保简政放权取得实效的关键所在。
近年来,嘉兴不断在健全公共服务等方面,加快织好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安全网”。对全市行政审批权运行情况加强电子监察、全程监督和责任追究,杜绝违法审批、越权审批、超期审批等行为发生;推动市级审批职能部门严格落实审批备案、总量调控超量叫停、评估抽查等制度,确保下放事项运行的合法性、时效性、严肃性、规范性……
“改革虽卓有成效,但与群众的需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希望通过大家的参与,帮助我们更好地找准政府自身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差距,以补短板。”市行政审批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道出了此次征集活动的初衷。
“简政放权并不只是简单的改革,而是对于政府和社会、公民间关系的深度调整。邀请公众来表达对行政审批改革的意见,可以看到改革究竟能给市场带来多少利好。‘吐槽’的声音虽然并不中听,但‘吐槽’中往往包含着社会领域中的真实情况,以及必须解决的公共问题。”市民吴海说,“对于地方的改革和行政举动,只要在合法范围内,公众都可以提出种种建议甚至批评意见,这是公民的权利。对于行政者来说,最应该打捞这些‘吐槽’和批评声音,从‘吐槽’与批评声中看到工作的不足,这是行政者的胸襟和情怀。这样的意见建议征集,最大的关注点其实不是‘吐槽者’受到邀请,而是‘吐槽’后他们的意见能否改变现实。”
“以‘一体化改革’为突破口,打造审批一体化、扁平化平台,是从原来‘以政府为中心’到‘以申请人为中心’的转变,与发达国家行政审批改革中‘顾客导向’的公共服务理念一致,与当前我国大力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精神一致。”浙江省公共政策研究院研究员、浙江省城市治理研究中心首席专家蓝蔚青认为:嘉兴的改革,不仅带来了一场新的效能革命,为深化政府机构改革、优化政府系统内部的人力资源配置奠定了基础,而且较好地解决了“看得见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看不见”这个老大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