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市聚焦电梯老旧、违规乘梯、管理薄弱等电梯安全隐患问题,不断强化数字化理念,扎实推动“一梯通管”项目建设,电梯安全治理成效明显,电梯万台日均困人率下降约50%,故障率下降30%以上,平均救援响应速度提升约15%。
紧贴实际搭建平台。开发上线“一梯通管”智慧管理平台,通过智能设备叠加算法,形成“识别危险—触发保护—信息上传—后台处置”闭环,实现“精准监管”;建立电梯“健康档案”,精准预测电梯本体安全状态,自动生成维保建议,实现“智慧维保”;全量归集数据到公共智慧底座,丰富组件箱和数据库,创新开发应用场景,为实现社会治理领域的广泛应用,提供“辅助决策”。发布实施电梯物联网企业应用平台基本要求、电梯物联网监测终端技术规范等规范性文件,明确电梯智慧管理标准,确保应接尽接。
瞄准“智管”探索机制。按照“主体责任为主,分级调度管理”原则,在试点区域探索建立维保单位、企业平台、“一梯通管”平台三级调度管理体系。试点派单交办机制,通过平台自动推送实时监测信息至物业公司、社区网格员、区镇集成管理中心,形成多方共治管理闭环;试点按需维保机制,对接苏州市域一体化无纸化维保系统,接入电梯维保商维保数据,自动推送故障预警信息至电梯使用、维保单位,提高电梯故障检修时效性;试点优胜劣汰机制,依托对电梯使用单位、维保单位、单台电梯的数据分析,开展电梯维保单位星级评定,试行星级评定退出机制,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进一步压实维保单位主体责任。
多方联合推进改造。按照“分类管理、分步推进、全面覆盖”原则,推动电梯应接尽接,对动迁小区以及故障频发、投诉较多、梯龄较长的电梯优先接入。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维”理念,通过公开招标确定加装物联网设备服务商名单;探索实施“保险+服务”综合保险,积极引入电信运营商、保险公司等社会资本投资,按照“第三方建设、使用者付费”的模式对在用电梯进行加装改造,运维服务费由使用单位(物业)从物业费、公共收益等资金中支出。目前已接入电梯2580台,覆盖60个小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