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余栋废弃老建筑“逆龄生长”
开业1个多月,安吉县杭垓镇缫舍村的外滩5号咖啡馆总营业额近日突破20万元。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周先忠介绍,这处曾经荒废的双舍公社电站在青年创业者沈云萍的精心设计后,实现了“逆龄生长”,预计每年将为缫舍村与大坑村集体带来20多万元的固定收入。
双舍公社电站的美丽改变,是我市各地创新推动废弃老建筑实现再利用的生动缩影。以盘活存量为重点,近些年,各区县大力推动闲置资源市场化,全域铺开打造具有地域特色和辨识度的休闲场景和微景观。据不完全统计,全市累计有百余栋废弃老建筑因此重新焕发生机,从过去群众眼中的“疤点”逐步变为如今的“亮点”。
“老建筑演绎‘逆龄生长’,需要完成文化赋能、功能再造、空间重塑3项蜕变任务,其中,文化赋能是核心、功能再造是基础、空间重塑是手段。”吴兴交旅投集团专家魏君君表示,要完成3项蜕变任务,除了需要政府积极引导助推,也离不开市场资本的专业力量。
位于南浔区练市镇的一处荒废茧站在去年完成了“3项蜕变”。当地政府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坚持不搞大拆大建,邀请上海乡伴文旅集团参与投资规划,从挖掘文化内涵和提升游客微观感受入手,打造年轻人喜欢的创意酒店,被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评为“长三角及全国部分省市优秀公共文化空间案例”。
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今年9月,德清县莫干山旅游度假区的莫干山美术馆开馆迎客。据介绍,该美术馆原为废旧袜子厂,经过1年多的改造后,目前展陈面积达到1200多平方米,集展览、收藏、创作、交流等功能于一体,成为莫干山的文化艺术新地标。
记者了解到,近2年来,全市各地积极推动废弃老建筑与乡村振兴、美丽城镇建设等工作有机结合,并充分听取群众和专家的意见建议,最大限度吸收民间智慧。在推动老建筑“逆龄生长”过程中,巧妙利用优美的自然环境、悠久的历史文化、浓厚的民俗风情,形成了政府引导、企业参与、民众支持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