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

首页>地方频道>嘉兴>民生

嘉兴农民坐稳浙江“首富”13年

   近日,记者从国家统计局嘉兴调查队了解到,2016年嘉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8997元,同比增长8%,绝对值列全省11个设区市第一,而这一“首富”宝座已连续坐了13年。

  N晚报记者 王沁柠 制图 张利昌

  ●精彩2016·现场

  ●精彩2016·数据

  现场一:

  葡萄地里的汗水和回报

  南湖区凤桥镇新民村村民沈永军的家是一栋3层小洋楼,干净整洁的院子里停着一辆面包车和一辆电瓶车。昨天,陌生人的到来引来土狗一阵“汪汪”叫唤,女主人阮萍闻声将记者迎入家中,而此时男主人沈永军正坐在储物室里整理着绿色的大网。

  “这是葡萄藤挂果时铺在上面的防鸟网,孔比较大,还有通风作用。”沈永军说。每年清明前后葡萄藤开始萌芽,沈永军夫妇就会迎来一年中最忙碌的时期。压条、修剪枝叶、施肥、打农药、浇灌……夏天天亮得早,5点多夫妻俩就会起床,忙到7点多再分别去上班,白天葡萄地则由家中的两位老人帮忙简单照料,而这样起早贪黑的日子会一直持续到10月葡萄卖完为止。

  “为什么种葡萄?因为我们这里家家户户都种葡萄,大家种的品种还不完全一样,有巨峰、红提、87-1安山早红、乒乓葡萄……夏天批发商来我们这里收葡萄,想要什么都有,来回转一圈,就可以装满整个集装箱。”沈永军自豪地说道。站在他家门口,只见整齐竖立的水泥方柱、葡萄藤缠绕的铁丝网一望无际,可以想象夏天葡萄成熟时一串串紫色“珍珠”悬挂其中的盛景。

  2016年,沈永军将葡萄种植面积从3.3亩增加到5亩,新增的农田里种上了巨峰葡萄,“原来只种红提,这一品种成熟比较早,9月份上市,而巨峰则较晚,可以卖到10月份。两个品种错开时间卖,我们就不会忙不过来。”阮萍告诉记者,2016年她家的葡萄亩产在4000斤左右,毛估估利润有两万六七千元,说不上有多赚钱,但总是一笔收入。“葡萄前期投入大,但是它抗灾好种,后期投入少,回报会慢慢体现。”对于种葡萄的前景,沈永军很有信心。

  家中的两位老人也有自己的收入,2016年他们种了2亩多水稻,作为自己家的口粮,政府为此发了332.08元的粮食补贴,另外每月还有400元左右的农村养老金。

  现场二:

  靠手艺吃饭,农民工资性收入稳定

  2016年对于沈永军一家来说其实并不特别,家中两位老人健康平安,儿子还在上学,他和妻子则一如既往地种葡萄、务工两头忙。

  阮萍上班的五金厂去年效益并不是太好,但是离家近、收入稳定的优点让她在这家厂里一干就是4年多时间,“我骑电瓶车差不多5分钟就能到,每天早上7点半上班,下午四五点下班,月薪有三四千元。”阮萍说,论2016年的变化,主要是农村这个大家庭的面貌焕然一新。

  “过去村里犄角旮旯的小路都是石子铺的,一下雨泥泞难走,坑坑洼洼,我骑电瓶车体会最深。去年全部修成了水泥路,不论去哪里都好走了。”一旁的沈永军则补充道,2016年村里的环境也更好了,生猪养殖查得更紧了,村里全年禁养,河水干净了,空气清新了,走在路上再也闻不到猪粪的臭味了。

  新农村建设改变了农村环境,同时也让众多农民搬入了新家,因此这两年沈永军比过去更忙了。做了20多年油漆工的他2016年的生意颇好,“可以说一年忙到头吧,这两天在海盐沈荡白杨村的一户人家做工,年后还要继续。”

  沈永军今年42岁,17岁开始从学徒做起,现在的他开一辆面包车装载着梯子、抛光机等工具上门服务,3个月可以独立完成一栋3层楼的粉刷工作。如果按天计费,沈永军一天收费250元,如果包层,一层收费七八千元,一年下来收入颇丰。“这也算是一门养家糊口的手艺,认真学,认真干,打出名气来。而且我家就在这里,不像一些外地的油漆工,如果粉刷质量不好,他们可能会跑路,所以找我做工的人很多。”沈永军说。

  ●精彩2016·对话

  多项举措共同推进以提高农民收入

  2016年嘉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8997元,连续13年列全省11个设区市首位。为什么嘉兴农民能在全省农民中当“首富”?除了自己的努力外,也离不开相关部门的政策支持和引导。那么在过去的一年里,政府部门在提高农民收入方面做了哪些努力?未来保持农民持续增收势头又有何打算?为此,记者采访了嘉兴市农办副主任、市农业经济局副局长贺学明。

  问:就构成农民收入的四驾马车: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四部分,2016年市农经局分别做了哪些工作?

  答:经营性收入方面,着重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和经营业态。深化农业园区建设,启动“一区一镇”创建,深入实施“与沪杭同城”战略,加强海峡地区农业合作交流,做好农产品电商的服务培训工作,组织参加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全国优质农产品(北京)展销周等展会和产销对接活动。

  工资性收入方面,加快释放农村劳动力资源。一是引导建立农村劳务合作社,增加闲置劳动力收入。二是开展生猪养殖户转产转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等培训,进一步提高农民转移就业技能,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农民工资收入。三是加快农业领域“机器换人”步伐,以机器作业代替人工劳动,提高了农机社会化服务人员的经营收入,并释放了农村劳动力,增加了农民的工资收入。

  财产性收入方面,持续深化农村改革。全面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引导农民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完善土地流转风险保障机制,增加农民来自土地的财产性收入。深化农村集体股份制改革,加大改革分红力度,实施新一轮“强村计划”,出台了加快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意见,探索总结出县域统筹、跨镇发展的“飞地”抱团的嘉兴模式。认真贯彻落实《浙江省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条例》,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进一步规范提升。

  转移性收入方面,全面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切实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助、规模种粮补贴、农机购置补贴、高耗能拖拉机报废(更新)补贴、大棚补贴等支农惠农政策,加大公共财政的转移支付力度。深入实施低收入农户收入倍增计划,制定出台了《关于全面构建“大救助”体系的意见》、《嘉兴市本级支出型贫困家庭救助办法》等一批新的政策文件,使每个困难家庭都能得到相应的精准帮扶。

  问:有观点认为,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支撑农民增收的传统动力逐渐减弱,迫切需要拓宽新渠道、挖掘新潜力、培育新动能。2016年嘉兴农业在寻求突破方面有哪些举措?

  答:2016年市农办、农经局努力拓宽新渠道、挖掘新潜力、培育新动能,在农民增收致富上积极寻求新突破。

  一是利用我市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水乡景观和深厚的农耕文化,大力发展农家乐休闲农业。

  二是积极发展“互联网+”农业,加快电商拓市渠道建设,让传统农业搭上互联网经济的快车。通过“基地+合作社+网络营销”联动模式,实现网上交易、仓储物流、终端配送一体化经营。

  三是坚持创新农作制度,大力推广新技术、新模式的应用。加快推进“万元千斤”种养模式,大力推进“猪棚改大棚”、“农光互补”工程。

  问:对于已经到来的2017年,如何保持嘉兴农民的增收势头,农经局的工作重点和方向是什么?

  答:2017年将紧紧围绕农村改革、农业转型、农民增收要求,着力深化农村各项改革,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厚增优势、激发活力,促进农民增收。

  一方面着力于强改革活机制,切实增强农村发展后劲:坚持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健全农业经营机制和服务体系,精准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另一方面着力于转方式调结构,加快推进农业转型发展:重点是稳定提升粮食产能,大力发展品质农业,加快推进主体提升和功能融合。

  嘉兴农民

  增收方法多

  在传统印象中,农民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在地里辛勤耕耘的形象,但是这些年来,身处嘉兴,看到的嘉兴农民却大多不是这样。一方面生态农业、特色农业快速崛起,并且在“美丽乡村”建设的推动下,一大批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带动了农业旅游,农家乐、农庄、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涌现,农民致富方法日益多样。另一方面,土地永远是农民的扎根之处。嘉兴现代化农业不断发展,让农民在稳粮增产的同时实现了增收致富。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8793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