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钱祎 宋彬彬) 污水如何变成清流,剿灭劣Ⅴ类水后又如何防止其死灰复燃?嘉兴以科技为引擎,让治水更“智能”。
近年来,嘉兴全市跨行政区域河流交接断面水质考核连续保持优秀,市控以上断面中Ⅴ类、劣Ⅴ类水与Ⅳ类以上水的比例从“十二五”初期的8 2变为现在的不到1 9,去年年底Ⅳ类及以上水体比重提高到93.1%,其中Ⅲ类及以上水体比重提高到19.2%,省控断面劣Ⅴ类水体实现清零。
污水变清流,嘉兴的秘诀是依靠科技清水。依托高校和科研院所等的技术优势,嘉兴运用膜生物反应器、生态湿地、人工浮岛等,为清淤截污、水体自净、生态修复等插上科技的翅膀。
乌镇市河的变化就得益于此。市河位于乌镇镇区,沿岸百余户居民的生活污水曾经直排入河,河水浑浊不堪,是典型的劣Ⅴ类水质河道。
乌镇与浙江农林大学合作,于2015年6月实施市河生态修复工程,设置5个生态围堰,开展市河区域治水。技术人员在河道中设置生物膜、安装太阳能增氧设备、加投高效微生物菌剂等。一年后,河道水质控制在Ⅲ类水标准,水体透明度达50厘米以上。
在处理农村生活污水上,科技同样大显身手。平湖运用高效微生物技术处理污水,可以做到长期不外排活性污泥,经过8小时就能达到Ⅳ类水质。
高效剿灭劣Ⅴ类水,如何防止其死灰复燃?这也离不开科技手段的保障。
一个头戴探照灯的机器人,缓缓爬行于黑暗的地下管网内,视频所及一一传回监视器。借助机器人之手,嘉兴全面掌握了地下管网破损、雨污混接等情况,并通过海绵城市建设,有效堵住污水渗漏的口子。
此外,嘉兴在全省率先将年排放50吨以下废水的工业企业纳管处理,到2015年底就实现了8847家工业企业污水全部入管网。
清水绕城的诗意生活在这里渐行渐近。治水装上科技发动机的嘉兴,正朝着“十三五”时期市域水体以Ⅲ类水为主的目标,加快重塑水清岸绿、人水和谐的现代化网络型田园城市。嘉兴市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到今年年底,嘉兴全市城乡生活污水处理率将提高到85%,截污纳管基本实现应截尽截、应纳尽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