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花三月,是“好地方”扬州最美的时节。4月18日,2024中国·扬州“烟花三月”国际经贸旅游节如约而至。这是扬州推进经贸合作、发展文化旅游、展现名城风貌的品牌活动,更是全体扬州人民的盛大节日。
“烟花三月”国际经贸旅游节期间,扬州聚焦“613”产业体系,紧盯世界500强企业、中国企业500强、民营企业500强、大院大所及重点实验室、科技型企业,抓大抓重、突击突破,不仅邀请了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的重量级客商和嘉宾,更洽谈签约一批重磅项目,开工建设一批投资体量大、科技含量高、成长性好的重点项目。
“今年是全面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被市委确立为‘实干争先年’,全市上下将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扬州市委书记王进健表示,我们要知重负重、担责尽责、立说立行,把奋斗目标树得更高、工作节奏抓得更紧、推进速度提得更快,用新的奋斗创造新的更大业绩,将中国式现代化扬州新实践不断推向深入。
攀“高”迈进 “三个名城”积厚成势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城市高质量发展扮演着重要角色。4月3日,扬州召开2023年度高质量发展总结暨2024年工作推进会议,吹响了扬州高质量发展不断攀高的“冲锋号”。回望过去,扬州“发力奋进”书写高质量发展的新“答卷”,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扬州新实践实现良好开局,为谱写“强富美高”新扬州现代化建设新篇章打下了坚实的发展基础和工作基础。
从经济增长看,2023年扬州GDP增长高于省均,固定资产投资、社消零总额增长位列全省第一,工业投资、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位列全省第二。市经开区迈入全国百强经开区之列,邗江入选全省高质量发展先进县(市、区)。无论是增长的速度,还是增长的质效,都实现了持续提升,扬州发展的势头更加稳健有力。
重大项目是经济发展的“牵引器”和“动力源”。2023年扬州新招引亿元以上产业项目734个,比上年翻了一番,列省、列市重大项目投资完成率分别达170%、125%,开票销售突破8000亿元,高新技术企业总量突破2000家。高邮连续11次夺得招商引资“擂台赛”红旗,列省重大项目投资完成率超200%;仪征列省项目数量全市第一;江都新招引认定20亿元以上重大制造业项目7个,数量居全市首位。
在这个春天,一批规模大、结构优、带动性强的重大项目“提速快跑”。今年一季度,扬州24个列省项目已开工14个,开工率为58.3%;525个市级项目已开工400个,开工率为76.2%;9个入选省民间投资重点产业项目已开工6个。
如今的扬州,人文、生态、宜居的特质进一步彰显,城市的吸引力、影响力、带动力进一步增强:景区紧扣推动文旅融合发展,为全市游客量和旅游收入创历史新高作出了重要贡献;生态科技新城积极推进科创、生态、旅游互相促进,入选“长三角高铁旅游小城”;市住建局、水利局牵头推动扬州入选“全国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市卫健委牵头推动扬州入选“全国第二批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市交通局牵头推进北沿江高铁、宁扬城际等重大交通工程……扬州发展的能量更加积厚成势。
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护航城市高质量发展之路。扬州市委每月召开的书记工作会,总让不少在场干部心跳加速、脸红出汗。9个县(市、区)、功能区主要领导逐个过堂,点名通报末位、剑指问题症结、总结经验得失……推动工作条条落实。全新推出的《政事面对面》融媒体问政节目,开播五期以来,近60位市、县部门“一把手”站在聚光灯下,围绕交通出行、菜市场整治、医疗卫生等民生问题,直面市民群众、企业和服务对象。突破“居中思维”,向第一看齐、向一等看齐,比学赶超、竞相争先,已成为全市上下的主旋律。
向“新”出发 “产业强市”动力澎湃
就扬州而言,作为长三角中心城市,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提前蓄势是时代的新要求,也是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近日,位于生态科技新城的扬州软件园二期项目现场一派忙碌,工人们正全力以赴进行地上主体结构施工。随着项目的加快建设和陆续投用,一个总建筑面积约为100万平方米的科创载体将矗立在扬州新城市中心,集聚航空科技、人工智能、软件信息、科技商务服务、高端智能制造等产业项目,为扬州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科创载体是科技企业发展壮大的摇篮,也是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底座”。扬州牢牢把握科技创新这个根本,坚持产业科创与科创产业同步发力,强化科创载体平台建设,营造科技创新浓厚氛围,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科技园区全面提质增效,为产业科创名城建设蓄势赋能。
人工智能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引擎。4月2日,在腾 讯云(扬州)数字经济高峰论坛上,腾 讯云与扬州市政府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结合扬州最新发展需求及战略布局,腾 讯云将在多个领域为数字扬州建设提供全面助力。早在多年前,腾 讯就和扬州仪征启动了在云数据中心领域的合作,该数据中心坐落在扬州(仪征)大数据产业园。园内,以腾 讯云、电信云、移动云为代表的3个百亿级大数据中心正在加快建设,该区域规划建设的机架总量超过8万个,算力集聚度位居全国前列。目前,该园区正加快打造“算力存储、智能制造、应用服务”三环联动的发展新格局,形成集数据采集、传输、存储、计算、应用以及关联制造与服务于一体的全产业链。
发展新质生产力,创新驱动是关键。近日,第31批“省重点推广应用的新技术新产品目录”公布,邗江区12项新技术新产品成功入选。潍柴(扬州)特种车有限公司开发的110吨插电式混合动力无人矿用工程运输装备成功入选。据介绍,该产品采用电驱动,动力性能相较传统燃油车有很大提升。在综合运输的情况下,该产品相比燃油车可节能20%以上。与此同时,该产品可实现自动驾驶、远程遥控及动态智能多车调度。发展新质生产力,“新”在创新驱动。近年来,邗江区始终把培育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作为重要抓手,重点聚焦邗江“153”产业体系,集聚各类企业研发机构等创新资源,建设一批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创新成效好的领军型企业。
向内谋求部署的同时,扬州选择“走出去”开眼界拓思路。3月14日至16日,扬州市党政代表团先后赴合肥、杭州、湖州、苏州、无锡5个城市学习考察,实地学习借鉴兄弟城市高质量发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生动实践和成功经验。
接力奔跑 “勇挑大梁”多作贡献
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2月18日,扬州召开“新春第一会”,大会主题确定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和营商环境的优化提升。全市百余位民营企业家代表坐在了主会场最中间、最前面,接收着扬州市委、市政府向大家传递的“放心大胆地干”的强信号。
会上发布了《2024年扬州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任务清单》,清单包括总体要求、深化营商环境重点领域改革、优化经营主体全生命周期服务、保障措施4个部分共16项举措。与此同时,大会上发布的“政策包”中包括促进民营经济人士健康成长、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政务服务“快办快享”、专员服务“有呼必应”等4条具体举措。不仅如此,扬州推出了一批创新机制、创新做法,率先应用“电子营业执照+电子印章”无介质电子交易模式,创新建立“政商桥”协商服务机制,首次明确项目用地、新增能耗70%用于保障民间投资项目……
位于扬州食品产业园的扬州中福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二期项目正如火如荼地建设中。公司将利用厂区内3亩闲置地块,新建厂房组建6条新生产线,形成产能进入新市场。园区内像中福生物技术这样正在加紧建设“二期项目”的企业,还有五丰冷食、扬大康源乳业、雪冠食品等好几家。“我们把营商服务视为重要的生产要素,为企业二期项目的实施,提供从项目落地开工到竣工投产一条龙的服务。”扬州食品产业园相关负责人介绍,所有二期项目均实行了领导挂包项目制,“一个项目、一个专班、一跟到底”,专班专组和项目秘书全流程跟踪服务企业项目报批、施工建设、安全生产等各环节,帮助企业和项目解决生产建设过程中的难题,全过程、全闭环、全周期推动项目开工、竣工和达效。
“好地方,事好办”这块“金字招牌”正越擦越亮。扬州充分发挥营商环境保障作用,发布“免申即享”政策清单26条,打造“一贯到底”惠企政策直达服务平台,建成政务服务“云勘验”平台、24小时智慧政务大厅3.0版。截至目前,已连续11年出台服务企业的“2号文件”,细化分解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目标任务清单70条,精心谋划“作战图”,明确部门分管领导“挂帅”,专班组团“出征”,定人、定岗、定责。
青年人才是增强城市发展活力、积蓄城市发展后劲的生力军。3月31日,“万名大学生看扬州”三月市情体验活动圆满落幕,3月份共组织开展了26期活动,覆盖8所在扬高校1300余名学生,活动进一步加深了在扬大学生对扬州历史文化、科技创新、人才生态的了解和认知,提升对扬州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为了让人才“留得住”,扬州全力打造青年人才就业创业最暖心、最具性价比的“圆梦之城”。去年12月,宝应县举办“宝In+”人才社区·荷兴苑启用仪式。公寓共有475套,配套健身房、书房、超市、理发店、药房、咖啡吧、网咖等功能和人才服务中心、创业孵化中心等“一站式”平台,可为各类青年人才创新创业提供保障。围绕塑造人性化城市、人文化气息、人情味生活,市委、市政府印发人才公寓建设文件,明确至2025年建设筹集5.35万套目标,召开全市人才社区建设现场推进会,2023年已建成人才公寓8102套,近两年建成量是2022年之前存量的2.5倍。在融资、住房、教育、医疗等人才“急难愁盼”问题上,扬州不断深化“一线一码两卡”人才服务体系,让每一位青年享有更全面的保障支持、更良好的法治环境、更有力的政策支持、更可靠的社会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