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扬中珩群码头项目现场,市港航事业发展中心的“红色代办员”正通过视频连线指导企业完善申报材料。这种“指尖上的帮办”服务,是该中心构建新型政企关系、推动港口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实践。
面对港口环保新要求,市港航中心率先构建“无人机智能巡查+数据平台分析”立体监管体系。4套无人机系统通过航线规划、AI识别等技术,实现全域覆盖巡查,建立“发现问题-线上交办-整改销号”闭环机制。系统投用以来,累计发现并整改企业环保问题30项,巡查效率较传统模式提升5倍。
“无人机巡查如同为港口装上‘天眼’,配合环保积分管理制度,倒逼企业从‘被动整改’转向‘主动防治’。”市港航中心主任李俊介绍,通过将企业环保表现量化赋分并与经营许可直接挂钩,已有12家企业完成防尘网、喷淋系统等环保设施升级。
在严把安全环保关的同时,市港航中心持续深化改革。针对新投产码头,首创“建设运营双指导”机制,组织多部门联合开展“预验收”,累计提出整改建议12条,助力安澜港务等3家企业缩短投产周期40%。创新推出的“红色代办”服务,通过远程指导、材料预审等方式,实现审批事项“云上办结”,企业办事效率提升60%。
“从系统注册到材料申报,工作人员视频指导每个环节,这种‘管家式’服务让我们少走很多弯路。”刚取得经营许可证的珩群码头负责人范菊芳感慨。今年以来,市港航中心已办理港口许可前置审查41项,服务满意率达100%。
为构建绿色发展新格局,市港航中心发布全国首个市级《干散货码头生态建设指南》,从规划设计到污染防治,制定标准28项。联合交通、环保等部门成立“绿色港口联盟”,组织18家企业赴太仓港等先进港口对标学习,推动7家企业实施岸电系统改造。
在近期召开的港口发展座谈会上,30余家重点企业共商《镇江市2025港口高质量发展任务清单》。据悉,市港航中心将建立“重点企业服务专员”制度,实施“一企一策”精准帮扶,同步深化“信用+监管”模式,以监管服务双提升助推港口转型升级。(吴祥 记者 朱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