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的夏日黄昏,落霞泛着温暖的橙色,晚风一阵阵轻抚着人们的脸庞,体感不再似白天那般热辣。躲在空调屋里的村民鱼贯而出,欢声笑语着,像潮水般涌向同一个地方——海宁市马桥街道桐溪社区文化礼堂。
日前,“村潮·爱拼才会赢”2024年海宁市农村文化礼堂群众性文体活动盛大启幕,首届全民健身运动会篮球总决赛作为此次活动的预热赛率先举行。激情、汗水、欢呼……当晚,社区文化礼堂座无虚席,燃烧起如潮如海的现场氛围。一个村(社区)的首次篮球赛,直播流量竟突破10万,赛事持续3天,盛况空前。
潮乡海宁,以潮闻名。从波澜壮阔的钱江潮,到改革开放时期三次“许村会议”涌起的民营经济大潮。“潮”,最能代表浙江气韵、海宁风骨。那么,这个“村潮”又是什么潮?将为乡村带来怎样的变化?
600多项赛事,夏夜“潮”起来
7月23日晚,桐溪社区热辣滚烫。在文化礼堂的篮球场,除了穿着球衣正在热身的球员外,还有搬着小椅子匆匆赶来的妇女儿童、拉起横幅维持秩序的“红马甲”、临时组织起来的“啦啦队”……每个人脸上都写着兴奋。
随着热情高亢的音乐响起,“球王争霸赛”和“投篮挑战赛”打头阵。“球王争霸赛”由来自村(社区)的12支篮球参赛队伍各派一名队员参与,1分钟内投篮最多者获“球王”称号;“投篮挑战赛”大家都可“玩”,现场村民踊跃参加,丰收社区居民高枫一连投进4球,胜出。
气氛此时已烘托到位。紧接着,雄壮的国歌声响起,海宁市农村文化礼堂群众性文体活动正式开幕,现场发布了2024年“村潮·爱拼才会赢”活动方案:整个活动将贯穿2024年度,共设置“我们的村乒—‘乒’出精彩”“我们的村羽—谁‘羽’争锋”“我们的村BA—迎‘篮’而上”“我们的村舞—‘舞’动快乐”“我们的村棋—‘棋’乐融融”五大项目;以村(社区)为单位开展预选赛,通过选出优秀队伍参加各类项目总决赛,600多场赛事将走进海宁235个村(社区)。
晚上7点整,启幕活动的“重头戏”正式开演——“我们的村BA—迎‘篮’而上”首届全民健身运动会篮球总决赛开赛。来自海洲街道西郊社区张店村和长安镇褚石村的两支球队,通过此前一周的激烈比拼,最终从全市12支比赛队伍中胜出,来到这里站上了总决赛的球场。
尽管对阵双方都非专业选手,比赛场地也很普通,但场上球员个个奋勇拼杀,在整齐划一的“加油声”中冲锋陷阵;场外,来自硖石中学体育老师吴晓伟的精彩解说也为球赛增色不少,这位“气氛组组长”曾主持过贵州的“村BA”,此次比赛他将土洋结合的幽默发挥得淋漓尽致,整场笑点、燃点不断;围着赛场观看的村民们,将心提到了嗓子眼,助威声、欢呼声震天响……乡村里静谧的空气因这场球赛而沸腾。
如今,为期三天的篮球赛已结束,但社区篮球场依旧留有余温,时不时有村民自发来一场球赛。那个夜晚的盛况,已深深印在大伙儿的心里了。
“村潮”,何止于“潮”
从贵州“村BA”火热出圈,到浙江“村晚”火遍全国,再到如今的海宁“村潮”,各类“村”字头的活动引发了一次次激情涌动的乡村文体活动热潮,折射出生活在新时代的农民对精神生活的渴盼。
“村潮”,又何止于“潮”呢?
“村潮”,为乡村文化振兴写下最生动的注脚。文化礼堂是涵养乡村文化的载体。一直以来,海宁十分重视发挥文化礼堂的阵地作用,催生了一批接地气、聚人气、有生气的文化礼堂。2022年,海宁市文化礼堂第三方满意度测评高达87.05%,在嘉兴市位列第一。
此次活动,依旧以文化礼堂为阵地,安排了充满海宁民俗风味的文化市集,地方水果、风味小吃、3D打印玩偶、泥塑等海宁非遗、文创特色产品,让人目不暇接。“通过全域开展‘村潮’系列活动,我们聚人气、兴产业、育乡风,把农特产品‘端’出来,把特色产业‘亮’出来,展现独特的文化魅力和产业发展优势,解锁‘接地气’‘聚人气’的乡村振兴‘新思路’,让海宁乡村实实在在‘火’起来、‘旺’起来。”此次活动相关负责人说。
“村潮”,展现乡风文明,是增进邻里情谊的桥梁。生活秩序的重建与精神秩序的重建,必须双向奔赴。家门口的球赛,村民们就是“主人翁”,大家相互激发、相互补位。比如,比赛的三天里,村民顾如明每天晚饭后都会牵着两个小孙子提前到达现场,安顿好两个小孙子后,便主动当起了现场的志愿者。他笑着说:“从家里走过来也就5分钟路程,文化礼堂几乎是我们祖孙每天晚上必来的老地方,平时带他们打打乒乓,今天难得有规模这么大的活动,怎么能不来感受感受氛围、出出力呢!”
“村潮”,激发“爱拼才会赢”的海宁精神。最动人的,还是村民们形成一股劲、拧成一股绳的拼搏精神。“村BA”总决赛现场,一个多小时的激烈对决,长安镇褚石村队最终以99:64战胜海洲街道张店村队。24岁的篮球好手曾国鹏在赛场上投进5个3分球,他说:“我们球队是临时组建,有些还是‘半路出家’,从海宁235个村(社区)一路比赛,经过层层筛选终于走到了决赛场。这一路走来,有训练的艰苦,很多都是下了班来练习,但也收获了掌声、收获了友谊,今晚的佳绩是队友们共同拼搏得来的!”
“村潮”,各种再多一点
“村潮”,让海宁的文化之“潮”,奔涌幸福之路。
刚刚结束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要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对此,海宁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开展‘村潮’系列活动恰逢其时,是海宁以文化礼堂为阵地,以赛为媒、以赛促优,给群众搭台,让群众成为乡村文体生活真正主角的有力实践。”
然而,办一年“村潮”不难,难的是年年办,如何持续办出亮点、办出创意?
守初心才能留人心。当天比赛场上,11岁的小女孩闵诗茹兴奋且天真地对记者说:“我哥哥也获奖了!他把礼物都给我了。”正如闵诗茹小朋友一般,看到舞台上、球场上是自家的哥哥、邻家的叔叔,这种兴奋度不亚于“追星”。
“村潮”系列活动的参赛成员都来自草根,野路子出身的他们,有的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事完农桑,鞋底沾满泥土,换了“战场”继续投入“战斗”;有些是远赴外地的打拼者,为了心中的一抹乡愁特意赶回来参加比赛;有的是移居海宁的新居民,在点滴的融入中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以村民为绝对的主角,通过一次次“村潮”系列的活动,把奔走他乡的人们都召唤回来,建立联系,持续壮大乡村振兴的人力资源。
接地气才能聚人气。“村”是“村潮”的灵魂,魅力在于“土”,难点也在于“土”,因此,要立足于呈现原汁原味的乡村面貌。比如此次篮球赛最为有趣的是,获奖队员站上领奖台领到的奖品,或是提着的一只活鸡,或是捧着的一箱苍山雪梨,浓浓村味、土味、潮味,逗乐了在场所有人。以“土”为新,既展现了乡村文化发展的活力和独特魅力,也以竞技文体赛事的乡村文化形式浸润人心、凝聚人心,让观众们真正感受到来自家乡的温暖。
有看头才能有奔头。“村潮”要为群众所喜闻乐见,归根结底还是要好看好玩。比如,此次篮球赛前的预热就趣味十足,文体活动体验打卡区内,趣味投篮、飞运乒乓、步步为赢等运动小游戏,更是引发了人群一波波体验潮;中场休息时,还有专业的暖场舞蹈,确保一刻也不冷场。让村民乐一乐,才是“村潮”的真谛。
“‘村潮’的Logo设计上,我们通过字母‘C’的变形处理,将潮水、文化礼堂、村落以及运动员等多种元素巧妙融合表达。最巧思的是,我们还在‘C’字母上多加了一个点。”该负责人意味深长地说,“这个点,是‘各种再多一点’,比如精神生活多一点、文体活动多一点等。这也是我们对‘村潮’这个品牌未来的美好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