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执法的每个环节都应以规范为准绳,为企业提供稳定、可预期、法治化的税收营商环境。针对政策口径多头解释,执行标准不统一、不透明,同案不同罚,缺乏说理式阐述等问题,淮安市税务局探索健全完善事先政策裁定、事中“听辩式”审理、事后复议一体管理的全链条税费争议解决机制。近日,淮安市税务局税务模拟法庭投入使用。该模拟法庭的“庭内”布局、系统集成、审理程序等均参照真实法庭的规范进行设置。
事先:政策口径“一口进出”
为破解政策口径不一致的难题,市税务局成立法治裁定中心,对政策适用问题答复、调整税费征管措施、明确政策适用规则等事项,明确由该中心裁定,“一口进一口出”,让基层放心执法、企业安心守法。
同时,市税务局健全完善尽职免责和容错纠错机制,鼓励基层积极作为。基层对工作中发现的疑难问题提出书面申请,法治裁定中心受理后根据业务类型转交成员单位提出初步意见,之后对初步意见开展合法性审核并出具审核意见。2024年,法治裁定中心明确基层提交政策口径32个。
事中:税企上“庭”解开心结
市税务局在全省率先建立“税务模拟法庭”,对争议较大的案件,借鉴法院庭审模式开展“听辩式”审理,邀请外部专家、法律顾问旁听并发表专业意见,讲清事理、讲透法理、讲通情理,切实做到税企“庭”上解心结,将重大税费争议化解在源头、消除在萌芽。
近日,市税务局“税务模拟法庭”就某企业营业性用房税费争议开展了一场“听辩式”审理。“税务模拟法庭”上,税企双方现场陈述各自观点并展示证据,司法行政机关、律师、专家等第三方专家团队列席旁听并出具专业意见,市税务局重大案件审理委员会成员单位到场聆听、充分合议。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听辩式”审理,“税务模拟法庭”给出税企双方都予以认可的审理意见,实现案结、事了、人和。
事后:复议提级市县统管
为发挥行政复议化解税费争议的主渠道作用,市税务局出台行政复议市县一体管理工作方案及配套机制等3项制度文件,建立健全从案件受理到卷宗归档等10项工作流程,将县(区)局行政复议诉讼提级市局统筹,实现案件“受理、审理、决定、执行、监督”5个环节上下联动、闭环管理。
此外,市税务局组建行政复议人员税务储备人才库,借助25名公职律师资源,采取“资深专家+税务人员”的“2+2”轮值模式,常态化负责案件处理和应对。
市税务局鼓励和支持复议团队敢于担当、勇于纠错,积极保护申请人合法权益,主动纠正违法或者不当的行政行为,以有利于实质性化解争议为前提,依法作出税务行政复议决定,确保税务执法、复议诉讼口径一致、标准一致、尺度一致。
2024年,市税务局经复议行政纠错案件7件。该局对纠错的案件开展复盘总结,及时制发法律建议书,深化以案促改、以案促治,2024年制发《行政复议意见书》《法治工作建议书》5份,修订完善优化制度机制12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