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轻盈的脚步,在柔软的雨丝中穿行,在盈盈的笑意中,柳梢渐绿,草地渐茵……阳春三月里,万物复苏,正是播下新一年希望的好时节。3月13日,全市科技创新工作会议暨科技“三服务”活动推进会召开。会议总结2018年全市科技创新工作,表彰2018年度区县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考核优秀单位,部署2019年科技创新工作和科技“三服务”工作任务。
又是一年春暖花开时,湖州科技工作开始了新的征程!
工作目标
●着力培育一批科技
创新企业。全年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500家以上,新增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100家以上。力争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5%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全社会R&D经费占GDP比重达到2.8%左右。
●着力建设一批创新创
业平台。全力支持建设湖州科技城。积极推进湖州莫干山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吴兴物流装备、长兴新能源装备、安吉绿色制造三个省级高新区建设;力争南浔智能机电高新园区创建为省级高新区。新建众创空间力争60家,新增省级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2个以上,省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50家以上。
●着力实施一批重点
重大项目。围绕我市产业发展布局,重点在装备制造、新能源、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领域组织实施一批重大重点科技项目,实施市级以上重点研发计划项目50项以上。争取完成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项目100项。
●着力集聚一批科技创
新要素。引进“南太湖精英计划”创新人才和团队20个以上、省领军型创业创新团队2个以上。加大国际人才引进力度,入选浙江省海外工程师20个以上。完成技术交易额50亿元以上。新引进大院名校共建创新载体15家以上。
高标准推进科技创新加速行动
科技创新是推动湖州未来发展、提高战略定位的重要保障,是赢得区域竞争主动权的关键因素,也是湖州赶超发展的现实所需。为此,湖州市高标准推进科技创新加速行动,全面启动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工作,制定出台《湖州市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实施方案(2018-2022)》和《关于加快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支撑高质量发展若干意见》,努力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国家创新型城市。
全面加强科技人才引进培育。以“南太湖精英计划”为引领,加大人才激励力度,做到高端科技人才和实用技能人才并重,不断增强城市影响力和竞争力。
统筹推进各项改革试点。深化科技计划管理体系和产业技术创新机制改革,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创新完善科技计划实施流程,提高项目资金拨付效率和项目资金使用绩效。支持长兴县、安吉县全面推进国家创新型县建设,德清县推进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县建设,安吉县推进省级可持续发展创新示范区建设等。
高能级建设科技创新平台
为了使创新驱动成为湖州市发展的原动力,让经济发展更有质量、更有效益,结构更优、更持续,湖州市构建“二廊一城五区一空间”科技创新平台体系。“二廊”就是加快融入G60科创走廊和沪湖绿色智造大廊道建设,加强规划对接、战略协同、功能互补、要素融合,规划编制《G60科创走廊湖州行动方案》。“一城”就是要高质量推进湖州科技城建设,加快创新资源在湖州科技城集聚。“五区”就是全面推进湖州莫干山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吴兴物流装备、长兴新能源装备、安吉绿色制造三个省级高新区建设,力争南浔智能机电高新园区创建为省级高新区,实现省级高新园区县区全覆盖,进一步强化高新园区的产业集聚和引领带动。“一空间”就是继续大力建设众创空间,坚持扩量提质并重,着力提高众创空间创新要素集聚率、创客入驻率、创新项目培育孵化率,着力培育增强众创空间运营机构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力争2019年新建众创空间60家。
推进创业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加快推进产业创新综合服务体建设,聚焦主导产业,突出“公共服务”功能导向,积极打造一批集研发设计、检验检测、创业孵化、科技金融、人才培训等为一体的综合服务体。深入实施《湖州市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行动计划》,制定出台《湖州市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管理办法(试行)》,加大对创新服务综合体的培育建设力度。支持吴兴现代物流装备、南浔绿色家居、德清人工智能、长兴现代纺织、安吉竹产业、开发区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领域建立创新综合体。
加强企业研发机构建设。鼓励企业联合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建立创新联合体,共建研发机构,实施产业链关键技术联合攻关,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全年力争新增省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50家以上。
高质量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科技创新的活力,源头在企业,主体也在企业。在经济新形势下,唯有强化主体创新才能在赶超发展的道路上实现弯道超车。为此,湖州市围绕打造4大新兴产业和4大特色优势产业的目标,加快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在增强产业核心技术支撑、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和加快创新平台建设上做好引领,着力在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信息经济、高端装备、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加快推动新兴产业规模化、传统产业高新化。
加快培育各类科技型企业。完善“微成长、小升高、高壮大”梯次培育机制,围绕“双高”企业培育三年行动计划,进一步健全完善“双高”企业培育服务体系和工作机制,全年培育“瞪羚”企业100家以上。推荐一批优质“双高”上“科创板”。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奖励支持力度,进一步增强高新技术企业的支撑和带动能力。
加快推进科技支撑乡村振兴。做好科技支撑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和美丽湖州建设有关工作。扎实推进省级、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持续推动农业农村创新创业,新认定市级以上众创田园6家以上。加快培育农业科技企业和研发中心,新培育省级农业科技企业10家以上、省级农业企业研发中心5家以上。
高层次推进科技创新合作
如何推动科技创新,又如何让科研成果转化成现实生产力?怎样让成果转化为各方带来真正效益?为解决这一系列问题,湖州市从多主体、全链条、全要素打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通道,加速推进科技成果交易和转化。持续加强政产学研合作。加快构建“产学研用金、才政介美云”十联动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积极引导湖州企业与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和知名企业开展科技交流与对接,大力引进重点高校、国家级科研院所及知名企业、研究机构等,来湖设立创新研究院、众创空间、产业化创新中心、技术转移中心等创新载体,促进产学研用深度合作,加速技术、资本、人才等创新要素向湖州集聚。
做大做强创新合作平台,培育并做大做强现代物流装备技术研究院、高从堦院士湖州水处理中心和15个中科院在湖产业化创新中心。积极探索湖州国际科技合作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加大国际科技合作项目招商力度,鼓励企业通过跨国并购等方式,在发达国家设立或并购技术研发中心,吸引跨国公司来湖设立研发机构。
认真做好对口支援工作。完善科技对口吉林省白山市合作工作机制,通过信息共享、园区合作、高校合作、项目合作、工会合作等方式,不断推动湖州市与白山市在科技创新领域开展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的合作对接。
高水平营造创新创业生态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优良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能够有效增强湖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活力、竞争力,明显提升湖州市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为继续释放创新创业创造中蕴藏的动能,湖州市完善科技金融服务。构建覆盖科技创新创业全链条的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投融资支撑体系。建立健全科技金融风险补偿机制。继续推行高新技术企业科技保险,探索建立科技贷款专项,引导湖州科技城、省级高新园区建立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产业基金。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支持各区县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县)建设。鼓励科研人员服务企业科技创新,解决企业技术难题,推动科技成果在企业转化落地。完成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项目100项。
抓好普惠性政策落实。大力宣传、落实国家、省市出台的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抵扣、高新企业税收优惠、人才激励、众创空间、双高企业等各项政策,提升创新主体获得感。深化完善创新券制度,探索长三角区域创新券的通用通兑。力争全年新增创新券发放1亿元,使用5000万元,服务企业600家次以上。
高站位推进“清廉科技”建设
强化党建引领。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继续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大力提升机关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全面提高机关党建和科技业务工作的融合度。
强化廉政建设。进一步开展清廉机关建设,全面落实党组主体责任、纪检监察机构监督责任和领导班子成员“一岗双责”,建立健全廉政工作长效机制,不断完善重点领域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全面推进科技管理系统的廉政建设。
强化“三服务”。加快科技系统“最多跑一次”改革。持续深化“大学习大调研大抓落实”活动,以开展“三服务”、当好“店小二”为主题,理清“三张清单”,围绕“六个重点”,努力实现“双高”培育重点企业、众创空间走访服务全覆盖,全面排摸科技企业、创新平台、科研人员反映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精准落实管用的实招、硬招和新招,切实提升科技创新服务支撑能力,不断提高企业、群众、基层的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