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大革命”期间,由于中苏关系恶化,全国上下掀起了战备高潮。按照毛泽东“要准备打仗”的指示,湖州地区党组织依据备战要求,对经济建设作了一系列部署,要求重点发展小钢铁、小机械、小化肥、小煤窑、小水泥厂为主的“五小”工业。
为此,地区革委会在1969年底制定的《嘉兴地区1970年发展国民经济的计划》,对湖州、嘉兴加强基础工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更好为农业和国防建设服务作出更加具体的计划部署,并提出建立自己的“五小”工业,形成为农业服务小而全的地方工业体系。
在此形势下,各地“五小”工业迅猛发展。首先,化肥、建材、电力工业、小煤矿较快发展起来。至1971年,几个县都新建、扩建了化肥厂和农药厂。其中,湖州境内建成4家小化肥厂,生产合成氨、碳酸氢铵、氨水等农用氮肥。建材方面,1970年湖州石灰厂改建的水泥土立窑当年投产,境内生产水泥7万吨。1971年,长兴石灰石厂年产8000吨水泥项目建成投产。电力工业方面,经国家计划委员会和水利电力部批准,1970年,安吉县建设梅溪发电厂,次年1月兴建孝丰水电站。煤矿方面,湖州重点抓好吴兴县康山煤矿、吴兴煤矿和长兴县青东煤矿、乔麦岗煤矿的生产和扩建,对其他煤矿进行了收缩合并,小煤窑陆续停办。此外,各县都立足于本地资源特点,陆续新建或扩建了纺织、冶金、砖瓦、制陶、制革、印刷、服装、耐火等工业企业。这些企业的产品大部分直接面向农村、面向本地,产品需求量较大,整体发展较快。
其次,这一时期社队企业也实现较快发展。“文化大革命”初期的混乱局面对城市工业造成破坏,导致许多产品短缺、不配套和生活资料匮乏,却给社队企业生产提供了拾遗补阙的机遇。据统计,1970年境内有社办集体工业企业320家,总产值1200万元,队办企业产值1068万元,两者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6.34%。
再次,机械工业得到重点发展。这一时期,为了服务本地农业生产,湖州对机械工业的发展给予重点扶持。湖州通用机器厂、湖州机床厂、湖州农机修造厂等作为地区工业的骨干,获得更大投入支持。新建的吴兴轴承厂、吴兴纺织机械厂等也先后投产。另外,根据农业机械化的要求和加强战备的形势,地区革委会于1969年5月组织拖拉机大会战,有30多个农机厂生产手扶拖拉机。
钢铁是工业的先导,随着机械工业的发展,钢铁需求量也在增加。因此,各地在大力发展“五小”工业过程中,尤其注重钢铁厂的建设,许多地方兴建了一些小钢铁厂。在此背景下,湖州钢铁厂抓住机遇,加快发展。
湖州钢铁厂始建于1957年8月,是在浙江省手工业联社的基础上筹建而成的,目的在于生产生铁以满足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的需求。1960年国民经济调整期间,工厂停产。1970年6月,在“五小”工业飞速发展过程中,吴兴县在杨家埠建设一家小型的吴兴钢铁厂。10月,为了改变湖州、嘉兴地区“手无寸铁”的局面,地委决定扩建吴兴钢铁厂,主要是建设一个新厂区,并将其更名为“嘉兴地区湖州钢铁厂”,规模为年产钢5万吨、铁5万吨。当时,为了湖州钢铁厂新厂区的建设,地委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从“五七”干校和地委机关以及各县抽调了部分干部组成筹建骨干人员队伍。时值严冬,筹建人员都挤在用毛竹搭建起来的草棚中休息住宿,但大家建设热情高涨,毫无怨言,始终怀着“先生产、后生活”的坚定信念,积极投入到新厂区的建设中,先后建成0.5吨、1吨电炉各1座和13立方米高炉1座。1971年1月31日,高炉点火试产出铁。当年,共生产生铁1684吨。
湖州钢铁厂的建成投产,初步改变了湖州地区“手无寸铁”的局面。但是由于钢铁厂总体规模较小、品种相对单一,主要产品为生铁,没有炼钢能力,因此从建成投产一直到1978年底,每年都处于亏损的状态。
改革开放后,面对年年亏损的局面,厂领导认为,企业要生存,必须转型转产,从只生产生铁转型到加工市场需求旺盛的钢材。经调查发现,当时钢制门窗的需求比较旺盛。因此,厂领导决定将原有生产线改造成轧制钢门窗所需要的异型材料生产线。经过几个月的努力,1979年10月,异型钢生产线正式投产。1980年,湖州钢铁厂全面转向钢门窗框型材的生产。当年,生产钢窗料1.46万吨、钢门窗4.7万多平方米,企业实现扭亏,盈利130余万元。
20世纪80年代前期,全国生产钢门窗企业逐步增多,竞争更加激烈。同时,原材料价格上涨,进一步挤压利润空间。为此,湖州钢铁厂于1984年建成炼钢车间。9月,容量5吨的电弧炉点火投产,当年生产钢坯2700多吨,第二年达到1.6万多吨。此后几年,电炉增加到4座,年产量逐步达到10万吨。这样,在市场上原材料紧缺、价格上涨情况下,保证了钢门窗生产的原料供应,湖州钢铁厂一跃成为华东地区最大的钢门窗生产销售基地。
1986年,省政府决定将杭州钢铁厂更新下来的两座5万吨转炉转移到湖州钢铁厂,并通过技术改造和配套建设,计划将湖州钢铁厂建设成为全省仅次于杭州钢铁厂的第二个钢铁基地。同年10月,省经济协作有限公司、省金属材料公司在湖州举行联营协议签字仪式,正式成立湖州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湖钢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进入20世纪90年代,国家宏观经济形势发生变化,生铁、焦炭等原料价格持续上涨,而钢材产品却连续降价。再加上人员多、管理成本高、技术落后等因素,湖钢生产经营状况日趋恶化,1995年、1996年两年的亏损额达到3500多万元。此后,在连续几年兼并、收购、扭亏无望的情况下,湖州市委、市政府最终决定对湖钢实施破产。1998年春节前夕,湖钢所有生产线和生产车间全部停产。是年4月6日,湖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宣告湖钢破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