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

首页>地方频道>淮安>洪声嘹亮

洪声E评 | 构筑数字社会的法治长城

今年是我国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30周年,也是我国网络法治建设起步30周年。近日,2024年“全国网络普法行·江苏站”活动启动。网络普法,作为连接虚拟与现实的桥梁,旨在通过普及法律知识,培养网民的法治意识,为数字社会的健康发展筑起坚实的法治长城。

知法于“线”,守法于心。近年来,我国在网络普法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从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到各级司法行政机关,纷纷利用官方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平台等多种渠道,发布法律解读、典型案例、在线问答等内容,以生动有趣的形式普及法律知识。如“中国普法”公众号定期推送法律小常识,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等活动的举办,有效提升了公众的法律意识。同时,一些网络平台也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推出“网络安全小课堂”“反诈知识挑战赛”等活动,使得网络普法更加贴近生活,深入人心。

虚拟非虚无,挑战共生。网络空间的开放与自由,既促进了知识的共享与文化的交流,也孕育了诸多法律问题与挑战。网络诈骗、侵犯隐私、网络暴力等现象的频发,凸显出加强网络法治教育的紧迫性。当前,尽管网络普法取得了一定成果,但面临的挑战也不容忽视。首先,信息过载导致法律知识传播效率受限。网络空间信息海量且碎片化,如何让法律知识在众多信息中脱颖而出,成为一大难题。其次,网络语言的随意性和网络文化的特殊性,可能曲解法律原意,影响普法效果。再者,网络空间的匿名性和跨地域性加大了法律监管难度,部分违法信息难以及时有效处理。最后,网络受众的年龄、文化背景差异大,如何做到精准普法,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创新引领,精准施教。面对挑战,网络普法需不断创新策略,实现精准高效。一是内容创新,结合时事热点,用案例教学,让法律知识生动鲜活。例如,针对网络诈骗频发,制作系列反诈视频,通过真实案例剖析,提高公众识别能力。二是形式多样,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分析用户行为,推送个性化法律内容,如基于算法推荐的法律知识问答、互动H5等。三是平台合作,加强与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在线教育机构等的合作,拓宽普法渠道,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普法格局。四是强化监管,建立健全网络法治体系,加大对网络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净化网络环境。

法治未来,你我共绘。网络普法是数字化时代法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长远发展需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政府应继续发挥主导作用,完善法律法规,优化网络环境;教育部门应将网络法治教育纳入学校课程,从小培养青少年的网络法治观念;媒体和网络平台则应承担社会责任,传播正能量,推动形成良好的网络文化氛围。同时,鼓励公众积极参与,形成“人人学法、人人守法、人人用法”的良好风尚,共同绘就数字时代法治社会的美好蓝图。

网络普法是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保障网络空间健康有序的关键举措。通过持续的努力与创新,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网络世界将更加清朗、安全,每个人都能在网络空间中自由而负责任地表达、交流,共享数字时代的发展成果。

供稿:东双沟镇(薛鑫波)

原标题:《洪声E评 | 构筑数字社会的法治长城》

阅读原文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461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