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传媒记者罗家辉
俗话说“明前螺,赛肥鹅”,蛰伏一冬的螺蛳悄然占据农贸市场水产区C位,成为市民竞相追逐的“开春第一鲜”。3月27日上午,椒江中心农贸市场水产区人声鼎沸,摊主们向路过的顾客展示,“现在螺蛳没籽,肉头最肥,错过要等一年”。
在一家水产摊位前,摊主徐先生手持网兜展示着来自本地河塘的螺蛳。“经历整个冬眠期的营养积蓄,这些青壳螺蛳泥腥味轻,肉质紧实。”他介绍,今年剪尾螺蛳维持12元/斤的价格,日销可达十多斤。
正在挑选的王阿姨称了半斤,“现在螺蛳肥嫩,回家爆炒最合适。葱姜炝锅大火快炒,吸得出汁水才叫鲜。”
要想品味这口鲜,挑选螺蛳也有门道。“青壳、薄壳、盖子弹,这三样达标才算好螺蛳。”徐先生现场传授挑选秘诀,新鲜螺蛳外壳泛着淡青色光泽,轻触螺口处盖子能感受到弹性;若螺蛳漂浮水面且盖片深凹,表明已死亡。
对于顾客咨询的“吐沙法”,徐先生补充道,买回来的清明螺不要着急直接烹饪,可以先将其泡在水里养上一段时间,有条件的还可以在水里滴上几滴麻油,可促使螺蛳加快吐沙进程。
记者注意到,不少摊位还提供螺蛳剪尾服务。徐先生解释,剪尾后方便顾客烹饪也更容易让螺蛳入味,吃起来也更加便捷。不过,剪好的螺蛳必须当天烹饪,否则会影响新鲜度。“烧熟的螺蛳还是建议当天食用完,尽量不要隔夜存放。”
此外,吃的时候也要注意,靠近螺口的那块有韧性的肉是可以吃的部分,而质地柔软的尾巴位置是内脏区域,不宜食用。
随着清明临近,为迎接下周的采购高峰,商户们也在加紧备货,确保市民能及时享受这口春鲜。对于追求时令美味的食客,徐先生建议,抓紧现在嗦螺蛳的“黄金窗口期”,因为清明后螺蛳将进入繁殖期,体内幼螺会影响口感,肉质也没现在肥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