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文化在盐城”系列报道之三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盐城考察时重要指示精神,激活新四军革命文物的时代价值,让革命文物保护成果更好惠及人民群众,我市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时代文物工作要求,守正创新,着力加强革命文物、革命遗址遗存、红色镇村等文化资源利用,全面提升铁军文化资源利用水平。
活化利用革命文物
革命文物承载着新四军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2019年以来,新四军纪念馆依托高质量精品展览、特色宣教、数字资源平台,活化利用革命文物,让革命文物真正活起来。
记者从新四军纪念馆获悉,该馆5次入选国家文物局“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推介项目,1次入选中宣部建党百年精品展览项目,8次入选江苏省文物局“全省馆藏文物巡回展览”推介项目,先后在北京、南京、深圳、武汉、天津等地开展巡展100多场,参观观众20多万人次。同时,积极履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社教职能,推出革命文物进校园、革命文物大思政课等一批革命文物教育品牌。值得关注的是,该馆建成“智享”新四军红色文化数字服务平台,已收录新四军史料4万页、研究文章6万篇、图片800张,旨在推进革命文物“数智”高质量融合发展。
7月12日上午,记者来到新四军纪念馆,数名小学生在家长陪同下有序参观,他们在儿童展线上观看并触摸互动。新四军纪念馆副馆长朱卓介绍,该馆专门为儿童设立一条参观路线,儿童在这条展线上可观看、可参与、可触摸,通过“发电报”“评选英雄模范”“听战歌”等项目,让爱国主义的种子在儿童心中生根发芽。朱卓告诉记者,为在展览中坚持活化革命文物,新四军纪念馆基本陈列“铁军忠魂——新四军历史陈列”展出1000件革命文物,新增600件文物首次对外展出,“馆内设立文物沉浸式情境现场教学点,通过文物互动游戏、文物深度解读互动展示等方式,尽可能让文物‘发言’。”
保护盘活革命遗址
在我市境内现有的248处革命遗址遗存中,新四军重建军部旧址(泰山庙)和抗大五分校旧址作为中国革命伟大历程中的物质实证,不可移动文物修缮、展陈提升、思政研学课堂课程打造等工作有序推进,为保护盘活我市境内革命遗址遗存作出了生动实践。
为充分盘活革命遗址遗存,近年来,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新四军重建军部旧址常态化组织开展各类主题活动,形式新颖、主题明确。新四军重建军部旧址管理办公室主任成春梅介绍,通过“纪念与传承”“新四军在这里壮大——红色遗址 精神永存”“旧址寻根”“触摸身边的历史”“童心·同心 共筑初心”“旧址忆峥嵘”等沉浸式文化体验载体活动,让大众感受历史脉动。成春梅说:“我们利用旧址打造沉浸式思政课堂,开发《新四军在这里重生》《青春心向党 初心永不忘》《传承红色基因 筑梦红色记忆》等思政课程,让历史发言,用心用情用力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不断提升革命遗址遗存公共服务水平和社会教育效果。”
坐落在盐城市初级中学校园的抗大五分校旧址,是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江苏省青年学习社,是共青团、少先队教育实践基地。旧址每年接待各类学校、党政机关,抗大学员、革命先辈后代参访近千人次。该校团委书记巫泰伟介绍,作为江苏省铁军文化示范课程基地,该校充分利用正北楼红色文化教育资源,通过一系列活动将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巫泰伟说:“依托抗大红色文化,先后开设了军事、红色话剧、红色讲解、口述历史、绘本阅读、美术和音乐等系列文化课程,让广大师生在实践教育中深植红色血脉,继承革命传统。”
赋能振兴红色镇村
“大家好,我是冬训主讲人成炎林,今天我来到盐都区郭猛镇郭猛烈士生平展馆,为大家带来主题宣讲《一个英雄的故事》。”“大家好,我叫潘春华,是一名基层文化工作者,今天我和大家分享《郭猛传》第三章。”打开盐都区郭猛镇“朗声郭猛”视频号,一条条短视频讲述着红色历史,展现着红色镇村新时代的精神风貌。这只是郭猛镇传承利用红色资源的缩影。
近年来,该镇充分利用红色资源,积极打造红色文化阵地,建设郭猛烈士生平展馆、夏明朗烈士陈列室、红色文化广场、郭猛烈士陵园、学雷锋广场和厚德苑等场馆,同时出版发行《郭猛志》《郭猛人足迹》《郭猛诗词》《郭猛英烈传》《郭猛传》等红色书籍,编创出品《永远的雕像》《郭猛烈士》等一批红色题材文艺作品。该镇宣统科员张震宇告诉记者,多个红色地标遍布全镇,郭猛镇以郭猛烈士的名字命名,还以郭猛烈士姓名、郭猛烈士家乡江西吉安,命名了郭猛路、光昭路、吉安路等路名。
郭猛镇所在的盐都区,现有22个以革命烈士名字命名的镇村,14家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80多处红色遗址遗存。盐都区把红色资源传承弘扬作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内容,多措并举对红色资源加以挖掘保护和创新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