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上午,徐连合作阶段性成果暨徐连铁海联运合作公司成立活动在徐州淮海国际陆港铁路集散中心举行。当天,徐连集装箱调运分中心正式投运。
“在港口业内有这样一句话:‘港口大不大,要看吞吐量;港口强不强,要看集装箱。’改革开放40多年来,连云港港书写了从小到大的一路赶超史,连云港港的集装箱业务从零起步,交出了如今跻身全球百强集装箱港的答卷。”连云港港集装箱事业部总经理何浩告诉记者。
1988年,连云港港口集团集装箱公司组建,开通了第一条近洋航线——日本航线;1992年12月1日,连云港发出第一列国际过境集装箱专列。至此,东临太平洋、西至中亚欧洲的双向开放格局正式打开。
集装箱作为一种承载众多高附加值货物的运输形式,其吞吐量能否再上台阶,是连云港港向“大港”跨越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现在何浩每天所追求的目标。
晨曦微露,连云港港集装箱码头又是一派繁忙景象。时光回溯到14年前,那时的何浩怀着“为家乡作贡献”的想法从南京回到连云港,“在我心里,港口就是对外开放的第一线,我希望看到更大的世界,所以毫不犹豫选择了连云港港。我印象中,那会的港口面貌对比上海港和青岛港,还有较大差距,但随着快速发展,如今我们不仅全面建成了江苏首条30万吨级深水航道,还筑成了40万吨矿石码头、智能化集装箱码头。集装箱的货种也在原有基础上增添了‘新三样’(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等)。”
物流盛,经济兴。连云港港口人四处奔走,用一只“箱子”带动港口经济新增长。何浩待过公司的生产业务部,也曾独自赴郑州开拓集装箱市场。而连云港的集装箱业务从1986年的13个标箱起步,到1992年建成第1个专用泊位,再到2023年完成613.7万标箱,实现了大跨越。连云港集装箱航线从2009年的18条、月航班数60余班发展到了目前90条、月航班数超过300班。据连云港港口4月8日发布的消息,港口一季度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8.15%,再度交出首季“开门红”答卷。
集装箱业务发展快不快,关键看服务好不好。2021年初,徐工集团成功中标南美大型项目,在疫情导致全球海运价格飙涨且“一船难求、一箱难求”的局面下,如何有效解决运输保供和成本问题,为项目出口提供可靠的出运渠道和服务保障?“经过多轮调研、磋商,我们港口与中远海运、徐工集团共同搭建工作团队,从航线、舱位、码头服务等方面,联合制定了加挂南美东航线、开设出口绿色通道等个性化物流解决方案,有力保障首批出口产品顺利启运。”何浩回忆,同年7月,当看着承载近千台徐工挖掘机、装载机、平地机等工程机械产品的“中远圣保罗”号集装箱轮从连云港新东方国际货柜码头29号泊位扬帆起航时,他内心的喜悦无以言表。
南联长三角、北接渤海湾、东临东北亚,又通过陇海铁路西连中西部地区并直通中亚、欧洲,是新亚欧大陆东桥头堡,也是陇海兰新沿线地区乃至中亚国家的重要出海口岸和过境运输通道,独具特色的地理位置也让连云港港的集装箱业务瞄准了多式联运的赛道。“发展至今,连云港港拥有产品业态最全、最丰富的国际班列通道,中哈物流合作基地和哈国霍尔果斯无水港分别累计完成197.3万标箱和148.3万标箱,成为中亚跨境运输的重要集结中心和换装基地。国内铁水联运、海河联运功能不断完善,基本形成辐射内陆腹地的港口外部交通网。”何浩说,我们牢记总书记提出的“将连云港—霍尔果斯串联起的新亚欧陆海联运通道打造为‘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的标杆和示范项目”重要指示,在加快建设“一带一路”交汇点强支点中扛起使命责任、展现担当作为。
乘着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的东风,连云港港集装箱业务的创新永不止步。今年4月18日,上港集团和连云港港签署协议,“新沂—连云港—上海”多式联运运输模式正式启动。“这项业务将空箱前置连云港港腹地市场,从连云港集装箱码头发出的空箱,通过陇海铁路抵达新沂铁路货场,经工厂装箱、重箱返回场等环节,集结后通过铁路发往连云港港,随后搭乘高效便利的‘连申快航’,48小时内到达上海港衔接母船。这是上海港首次把铁路班列开到了港外,该项目在全国沿海港口范围内首次实现了港前货物运输‘公转铁+公转水’的组合。”何浩补充道,这也是连云港港根植开放基因,“融入长三角、做足陇海线文章”的又一新步伐。
向世界敞开胸怀,开放之门也就越开越大。40年来,从被定为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到2004年被定为全国25个沿海主要港口,到2006年被列入长三角港口群并作为三大主体港之一,再到2021年跻身全国11个国际枢纽海港和“十四五”首批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连云港港战略地位持续提升。“港口作为我们连云港这座城市的窗口、名片,从它诞生起就肩负了服务发展城市的需要。曾经,有人说连云港港‘回淤严重、软基基础、陆域狭窄,不能建设深水泊位’,40年来的开放合作证明,港口的未来不止于此,我相信未来连云港港还会向着现代化国际枢纽海港加速迈进。”谈及港口发展,何浩充满信心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