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烤鞋底取塑料,黑烟直往鼻里冒。黑烟毒气满天飞,垃圾塑料遍地堆。”——这是20世纪80年代,流传于大众村的一句顺口溜。
在宿迁市最西端,掖在村路尽头、半遮半露的村庄渐渐浮现,这便是宿城区耿车镇大众村。谁能想到,眼前这个景色秀丽的现代化村庄,曾因为一块小小的塑料成为人们口中的“破烂村”。
“现在村庄干净整洁,生活在这里,我们觉得很幸福。”12月13日,64岁的大众村村民史岩说起村里的巨变,脸上难掩幸福的笑容。
很少有人知道,眼前的幸福生活,是大众村人不断抉择的结果。十几年前,这里曾是一片灰蒙蒙的村庄。史岩回忆说:“天是灰的,到处飘黑烟;水是黄的,有一股怪味,没人敢喝,村民都是从外面买水喝。每逢刮风,垃圾满天飞,让人睁不开眼睛,晾晒的衣服上都会落一些脏东西。”
大众村做塑料加工这一行是有迹可循的。改革开放前,村里因受困于盐碱地而发展艰难。提起这些,今年72岁的杨尔杰仍心情沉重:“我出生在大众村,见证了大众村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也有些心酸是抹不掉的。”从杨尔杰记事起,印象最深的就是村里大片的盐碱地。春天,地里泛起盐碱,远远看上去白茫茫一片;到了夏天,河水泛滥,土地又被洪水淹没,村民就要收拾所剩不多的家当,四处逃荒。
穷则思变,挣扎在温饱线上的大众村人面临着发展还是挨饿的抉择。20世纪80年代,为了改变村里贫穷落后的面貌,大众村开始发展废旧塑料回收加工产业,形成回收、分拣、清洗、破碎、造粒的产业链。
飞速发展的经济、村民日益鼓起的口袋,却带来了灰蒙蒙的天空、弥漫着烧塑料味的空气以及日益严重的生态破坏。
“烤鞋底取塑料,黑烟直往鼻里冒。”杨尔杰对这句话印象深刻。
“那时候,村民常在夜里焚烧塑料、分拣垃圾。干完活之后,身上、鼻子里全是灰。”杨尔杰说。路过耿车镇的外地人戏言:“闭上眼睛,闻到烧塑料的味道,就知道到耿车了。”
富裕,却要牺牲环境,这似乎背离了大众村人的初心。
“靠着回收、销售破烂,大众村人确实赚到了一些钱,改善了生活条件,不再纯粹依靠土地生存,但总是觉得心里不踏实。”史岩说,那段“烤鞋底”的岁月是不得已的,也是不能再触碰的。
2015年,耿车镇一个名叫夏海洋的9岁小学生,在课堂上说耿车的天空四季都是灰色的,没有其他色彩,这件事令不少耿车人陷入了沉思。更严重的是,据统计,耿车镇每年因恶性肿瘤去世的人数占比远高于周边地区平均水平……
这些血淋淋的事实像利剑一样深深地刺痛了大众村人的心,“破烂村脱塑”是大众村人又一次义无反顾的抉择。一场卖材料、卖设备、清库存的生态环境“保卫战”在耿车镇全面打响,大众村便是耿车镇的“急先锋”。短短66天,耿车镇4889户废旧物资回收加工经营户全面清理到位。
在这场“保卫战”中,史岩是大众村第一批卖掉设备后,又挨家挨户给大家做思想工作的人。“不能给子孙后代留下干净的水、清新的空气,就是我们这代人犯下最大的错。”史岩说,这不是他一个人的认识,是大众村所有人的共识。
不能回收加工塑料,群众的收入也不能出现问题。为此,大众村深入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各类家具厂随之而来,在大众村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截至目前,大众村共有家具类企业20余家。与此同时,电商产业的春风吹向了大众村,让挣扎在生态与经济之间的村民有了新方向。
在大众村热火朝天发展经济的同时,村民的生态意识也开始迅速觉醒。2016年,大众村建设了垃圾中转站,村民有了很强的垃圾分类意识。
如今在大众村,随处可见小桥、流水、亭台、人家……暖黄色的落叶掺杂着草木剩余的绿意,诗一般的村庄倒映在水中。
“这处水塘曾经是填埋垃圾的地方,如今水塘周边成了村民散步的好去处。”大众村党委书记张坤高兴地说,2018年,大众村人全员参与,对村内的一处水塘进行了生态修复,在保留水塘原有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将其改造成滨水景观,从此大众村人也有了自己的“打卡地”。
看着大众村人从全家逃荒到家有余粮,从烧塑料换钱,饮鸩止渴讨生活,到如今发展生态产业,过上了好日子,杨尔杰感慨万千:“过去,周边乡镇的闺女都不愿意嫁到耿车来,说咱们这是‘讨饭乡’‘破烂村’。‘烤鞋底取塑料’让我们腰包鼓了起来,但‘黑烟直往鼻里冒’的环境也让村里人喝不上干净的水,哪怕是从深井里打上来的水也不能喝。那段日子,家里有老人、孩子的,都不住在村里。”
现在,大众村新建了集中居住区,道路两旁的树木高大挺拔,一条清澈的小河沿着居住区外围蜿蜒而过。小河边还有景观廊道百转千回,村民们笑容满面……居住环境好了,生活条件改善了,那些曾经在外居住的村民陆续“还巢”。越来越多的大众村人认为,只有环境变好,才能真正过上好日子。
“我这辈子,看到村民牺牲‘绿水青山’换来‘金山银山’,如今‘绿水青山’失而复得,村民脸上才展露了笑颜。”杨尔杰说,为了保护好这片土地上的好生态、好环境,大众村“两委”最近几年带领村民多方谋求出路,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多肉经济、电商产业……村民富裕了,村集体经济也得到了很大发展。
2023年,大众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07.5万元,今年有望突破110万元。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大众村人在这片休养生息、赖以生存的土地上“醒”来。
“耿车镇治理好,取消塑料干淘宝。既卫生还环保,挣大钱不得了,名牌小车往家跑。”当下,这句新顺口溜在大众村广为流传。(徐欢 丁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