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湖州最响亮的金字招牌。伴随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入践行,生态文明与湖州发展相伴相依。
三年前,我市确立8月15日为“湖州生态文明日”。从此,每年的这一天成为了湖州人民的共同节日。三年来,节日的仪式感已经渗透到了生活中的每一天,共护“湖州绿”已然成为了你我他的共同使命。
践行“两山”重要思想,推行绿色生活,我们正砥砺前行。
全域治理生态环境 群众满意与日俱增
生态环境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针对水、空气、土壤这些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环境资源,近几年来,我市全域开展治水、治气、治土等生态环境治理专项行动,环境质量持续好转。
今年以来,全市治水条线紧紧咬住“夺鼎、提标、剿彻底、防反弹”这一年度总目标,努力全域全面消灭劣V类水,截至6月底,全市排查发现并经省治水办确认的1752个挂号问题小微水体已全部完成整治销号。 1至7月,我市水质状况为优,市控以上断面Ⅰ至Ⅲ类水质比例为100%,相比上年同期上升3.7个百分点;县控以上断面Ⅰ至Ⅲ类水质比例为98.7%,相比上年同期上升5.2个百分点。
日渐转好的水环境大大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感,回应百姓期盼,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也得到有效推进。近年来,我市重拳出击治扬尘、治废烟、治尾气,秸秆综合利用、黄标车老旧车淘汰和高污染燃料小锅炉淘汰改造等多项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市民明显感觉到有蓝天白云陪伴的日子越来越多了。数据显示,截至7月份,市区PM2.5浓度下降至45微克/立方米,较去年同期下降13.5%。
根据国家“土十条”的要求,我市在全省率先召开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动员部署会,开展土壤污染防治行动,以农用地和重点行业企业用地为重点,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固体危险废物处置直接关系到环境安全,目前,我市实现了固体废物处理设施全覆盖和污泥无害化处置项目区县全覆盖。
企业自觉转型升级 点绿成金方兴未艾
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道路上,我市努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几年来,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推进印染、造纸等四大行业整治提升,着力解决经济结构性问题。累计关停低小散企业1900多家,腾出110余万吨标准煤的用能空间。
以铅蓄电池行业专项整治为例,通过淘汰、兼并、重组等方式,企业数由225家减少到16家,而产值增长14倍、税收增长6倍,天能、超威两家上市企业成为全球领先的绿色能源供应商。
尝到甜头的企业自觉投身绿色发展队伍,自觉建成刷卡排污总量控制系统,倒逼自身加快转型升级步伐。金属加工等行业企业积极采用循环用水、中水回用等减污节水办法,既减轻了生产成本,又保护了环境。
在加快“两山”转化之路上,我市今年捷报频传,成为继宁波之后我省第二个“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在6月底又成为全国首批8个创建全国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地市之一。以此为契机,我市将进一步发动绿色发展强大引擎,支持绿色产业创新升级,全面提高产业发展层次与水平。
点绿成金,在乡村旅游上也可见一斑。几年来,我市乡村旅游蓬勃发展,从边缘突围发展“农家乐”到多元规模发展“乡村游”,再到转型升级发展乡村度假,创造了“山里一张床,赛过城里一套房”的经济效益,真正让人民群众收获“生态红利”。
全民参与生态环保 绿色生活成为主流
在安吉县有一支西苕溪护水队,队员都曾是矿产企业的职工,主要负责当地运砂船的收费。采砂作业全面禁止后,他们志愿组织起了这支民间队伍,主要查找西苕溪沿岸企业偷排等污染行为。
如今,在我市,像这样的环保志愿者不在少数。为形成全社会共建共享生态文明的浓厚氛围,去年底,湖州绿色环保协会正式挂牌成立,现已拥有志愿者2.52万名。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这些环保志愿者、环保达人的带动下,从自己做起、从身边事做起,全民护绿在我市已蔚然成风。在上周的全市首届少儿环保制作大赛启动仪式上,孩子们将生活中的废旧用品变成了意外惊喜。“孩子从小就树立了生态环保的理念,相信湖州未来的绿色将更加浓重。”市生态文明办有关负责人说。
几年来,我市始终把培育生态文化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来抓,使公众参与度、认同感不断提升。从2015年开始,把每年8月15日定为“湖州生态文明日”,加快培育生态型政府文化、企业文化和社会文化。今年,在第三个“湖州生态文明日”到来之前,我市又出台了《关于开展生活方式绿色化行动的实施意见》,引导绿色生活实践,培育绿色生活习惯,促进绿色消费行为,加快形成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促使绿色生活成为公众的主流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