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特色·品质——中国乡村旅游“湖州模式”
□湖州市旅游委员会党委书记、主任干永福
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湖州市安吉县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十年来,湖州坚持将“青山绿水”的生态优势转化为乡村旅游发展的产业优势,逐步走出了一条从“扶贫”到“富民”再到“扶贫富民强市”三位一体和从“农家乐”到“乡村旅游”到“乡村度假”及正在向“乡村生活”发展的“湖州之路”。回顾我市乡村旅游的发展,体制机制创新始终是前提,特色个性彰显始终是活力,扶贫惠民富民始终是根本,品质服务提升始终是保障。12月2日,我市获批全省唯一的首批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全国共20家。
一、体制创新是乡村旅游大发展的根本
一是实现市县旅委体制全覆盖。2014年,湖州市组建了市旅游委员会,实现了职能、机构、编制、职数、经费的“五个增加”。明确由旅委统筹管理全市休闲旅游产业;增设了乡村旅游处和产业促进处;全市新增行政编制和事业编制14个;定职交通、规划和农办三个部门的领导为职数内的旅委兼职副主任,推动完成了市县两级旅委体制的全覆盖。建立了市旅委代表市政府对36个部门和7个县区年度综合目标考核机制,基本形成了“统筹规划、统筹产业、统筹执法、统筹考核、统筹营销”的大旅委体制,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体制基础。二是实现乡村旅游体制新突破。2012年,浙江省政府将湖州市列为乡村旅游提升发展专项改革试点城市。以此为契机,2013年,在全省率先成立了统筹全市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与管理的湖州市乡村旅游事业发展中心。2014年,又设立了乡村旅游处,三县两区均设立了独立的乡村旅游管理办公室,全市乡村旅游已构建四级行政管理体系、部门联动体系和行业协会自律体系三位一体的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和服务管理的“大体制”,实现了从“九龙治水”到“大禹治水”的大转型。三是构建了乡村旅游执法大体系。2014年,在全省率先成立了湖州市旅游行政执法支队,以贯彻落实《旅游法》为契机,加大了乡村旅游市场联合执法的力度,基本形成了市县区部门联合执法的大体系,为提升乡村旅游服务质量和消费环境提供了法制保障。
二、特色个性是乡村旅游大产业的活力
一是以产业标准引领个性发展。全市先后编制了《湖州市乡村旅游发展规划》《湖州市乡村旅游集聚区产业发展专项规划》等规划。制定了《湖州市乡村民宿管理办法(试行)》,出台了乡村旅游集聚区、示范村、示范农庄、示范农家和示范洋家五项认定标准,全市已形成乡村旅游规划、标准和管理办法三位一体标准化“大体系”。安吉县还被列为国家乡村旅游度假实验区。湖州市在立足规范化的同时,积极引导乡村旅游个性发展、差异竞争、特色生存,乡村旅游已形成了“四大模式”(以美丽乡村带动的“生态+文化”模式、以洋家乐带动的“洋式+中式”模式、以旅游景区带动的“景区+农家”模式、以休闲农庄带动的“农庄+游购”模式)和“乡村十景”(十大乡村旅游集聚示范区)发展大格局。2014年,在国家旅游局的关心和支持下,出版了《中国乡村度假新模式——湖州乡村度假的实践探索与理论观察》一书。近年来,全市形成了“洋家乐”、“上海村”、“台湾村”、“韩国村”、“湖州人家”等一批乡村旅游个性产品和品牌。二是以政策导向引领创新发展。先后出台了《湖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乡村旅游提升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文件,致力在乡村旅游发展体制机制、用地许可、业态引导、金融投资、管理创新等方面先行先试。在用地上,正在编制《湖州市旅游用地专项规划》;在证照许可上,正在积极探索联合审批机制;在资金保障上,全市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已达2.2亿元,其中80%用于乡村旅游发展。富民目标、产品创新、政策引导推动了全市乡村旅游民生大产业体系的基本形成。三是以扶贫富民引领反哺发展。2014年全市乡村旅游接待游客2352.71万人次,直接经营收入超过40亿元,带动农民人均增收627元。湖州市发展乡村旅游一开始就立足于“扶贫”,把重点放在贫困乡镇、贫困村。如:安吉山川乡、天荒坪镇大溪村、长兴水口乡顾渚村和德清筏头乡后坞村等。发展到今天,大溪村已成为扶贫示范村,1998年村集体收入35万元,农民人均收入为3347元;2014年,村集体总收入为264万元,农民人均收入26028元。顾渚村,2002年农民人均收入800元左右,从事乡村旅游业不足100人;2014年,全村农家乐达400多家,从事乡村旅游业达1700余人,接待游客226万人次,50%以上的农家乐的营业额超过100万元,户均营业额约70万元,户均净收益在20万余元。后坞村,2014年农民人均收入达20000元,该村裸心谷,2014年实现总营收1.2亿元,上缴税收1200万元,单张床位上缴的年税金就可达10万元,据了解,2015年税收将突破2000万元,德清县西部山区通过农房出租人均增收达5936.9元。解决贫困走上致富的村民反过来成了发展乡村旅游的主力军。
三、服务品质是乡村旅游大品牌的保证
一是完善基础设施配套体系。
以“十个一”工程为载体,全面推进全市十大乡村旅游集聚示范区建设。遵照全国开展的“厕所革命”,全省推进的“五水共治”、“四边三化”等战略要求,实施景区环境整治工程和旅游厕所“双百双千”工程,全面提升乡村旅游厕所和通景公路。二是健全公共服务运作体系。编制了《湖州市旅游公共服务产业体系专项规划》和《湖州市旅游交通建设专项规划》,加快建设大型现代旅游公共服务(集散)中心和五大运行中心,加快旅游交通和自驾车营地体系建设,加快构建主客共享通用公路、休闲绿道和生态停车场体系。加快完善旅游交通标识系统,十大乡村旅游集聚示范区在高速公路、国省道设置规范的旅游交通标识。加快把城市公交服务网络延伸至主要景点和乡村旅游点,开设乡村旅游专线,解决乡村旅游交通“最后一公里”问题。加快完善乡村智慧旅游体系,十大乡村旅游集聚示范区实施WIFI全覆盖。三是创新市场品牌营销体系。围绕全力打响“乡村旅游第一市”旅游目的地品牌,创新乡村旅游营销方法,强化乡村旅游目的地整体营销力度,建立长三角乡村旅游联盟、中国乡旅网、中国环太湖城市旅游推广联盟,推动建立国际乡村旅游联盟,以中国·湖州国际生态(乡村)旅游节为依托,大力培育全市十大乡村旅游品牌节庆营销活动和一系列特色农事(民俗)节庆活动。
在抓好上述三大重点的同时,湖州市作为浙江省乡村旅游提升发展专项改革试点城市,着力在构建管理体系、规划体系、标准体系、政策体系、经营体系、统计体系、人才体系、品牌体系“八大体系”上下功夫,实现了向集聚化、生态化、品质化、特色化、国际化、产业化“六化”发展的乡村旅游大格局。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旅游改革创新的坚定步伐,全面推进了“乡村旅游升级版”的打造。去年5月,中央领导、浙江省委书记夏宝龙、省长李强分别对《“绿水青山”是怎样变成“金山银山”的—浙江湖州乡村旅游的探索和实践》一文上作出重要批示,对湖州市乡村旅游发展给予了高度肯定。9月,成功召开了2015国际乡村旅游大会,来自世界旅游组织、亚太旅游协会、英国、加拿大、泰国、中国台湾等国家(地区或组织)300多位乡村旅游专家共议乡村旅游发展之路。湖州乡村旅游概括起来说是“一大品牌、四大模式、乡村十景、十大产业、八大体系”,湖州市正以乡村旅游作为特色产业和品牌,走出湖州旅游发展之路和乡村旅游“湖州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