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1月29日讯 作为加快城乡一体化的重要步骤,小城镇的“颜值提升”刻不容缓。未来三年,我市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怎么做?昨天,记者从市建设部门了解到,我市近日召开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推进会,为小城镇整治工作排定“时间表”,力争实现“一年立标杆 两年求突破 三年出形象”。
近年来,我市深入推进城市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城市变美了,乡村变美了,但城乡之间的“镇”却成为发展“短板”:不仅有路乱占、车乱开、摊乱摆、房乱建、线乱拉的“集镇病”,有垃圾乱扔、污水乱排、杂物乱摆、衣服乱晒、广告乱贴的“农村病”,还有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城市病”。
基础设施滞后、特色缺失、管理薄弱等问题制约着城镇发展。今年11月,我市启动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力争用3年时间,使全市115个小城镇面貌得到明显改善,打造一批“洁净宜居、布局合理、产业发展、诗画风情”的高品质、有特色的美丽城镇。
据悉,今年年底前,我市将启动所有整治对象小城镇的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完成整治方案编制和环境卫生清洁行动,让小城镇卫生面貌大有改观,未来三年的“时间表”也已完成。
2017年,力争创建“标杆镇”,完成试点示范的15个乡镇和10个小集镇的整治工作,做到“一年立标杆”; 2018年,在乡镇全面铺开,基本完成整治主要工作,重点完成25个乡镇和40个集镇整治,做到“两年求突破”; 2019年,以建立管理长效机制为导向,实现小城镇环境综合品质提升,重点完成9个乡镇和16个小集镇整治,做到“三年出形象”。力争完成全市115个小城镇综合整治,在环境、功能、产业、文明程度等方面都有质的提升。
“在规划方案制定时,既要符合当地自然特色,以人为本,又要秉承历史基因,挖掘好文化内涵,使文化融入小城镇的大街小巷和居民的生活场景中。”市建设局副局长、市镇治办常务副主任沈应华在推进会上强调,围绕我市水乡文化、蚕桑文化、太湖文化、茶文化等“文化精神”“文化符号”“文化素材”,打造独具魅力的城镇文化品牌,让小城镇各展风姿。
据介绍,开展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不仅仅是对环境的提升,更是要推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治理方式转型,让小城镇更加宜居、更有特色、更富活力。在整治过程中,打造小城镇品牌特色尤为重要。
接下来,根据全省环境卫生整治“百日攻坚”行动要求,我市将组织各乡镇开展一次环境卫生整治行动。通过对背街小巷、镇村结合部等重点区域及道路、河道的环境卫生整治,力争实现全镇无裸露垃圾、无乱堆放、无乱搭建、无乱张贴,让城镇居民生活环境得到切实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