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在长兴县龙山街道后洋村包漾河边,记者见到了正在巡查河道的"青年河长"李丹。"包漾河穿村而过,是村里的'母亲河',也是长兴县的备用水源地。 "李丹一边介绍,一边用随身带的长柄夹拾起岸上零星的垃圾。
作为土生土长的后洋村人,李丹从小就在村里的包漾河捉鱼摸虾、打闹嬉戏。 2016年,他和该县80多名青年一起,被聘为"民间河长",巡查河道成了每天必做的重要事。
在水泽密布的湖州,自2013年全面实施河长制以来,基本形成了以河长制为核心的治水长效机制和责任体系,建立了市、县区、乡镇、村四级管理网络。数千名"河长"守护着大大小小的河道水系,形成"横向到边 纵向到底"的管理全覆盖。
市治水办相关负责人说:"我们坚持把河长制作为治水剿劣的基本制度,并不断进行扩面升级,市级河长由原先的9名增加到33名,县级河长由原先的164名增加到202名。着力打造立法、标准、制度、智慧管理和公众参与'五位一体'的具有湖州特色的河长制工作体系。 "
今年以来,我市利用全面全域剿灭劣V类水契机,将管理触角向湖、库、沟、渠、塘等小微水体延伸,共设立各级河长和小微水体沟长、塘长9950名,全面形成企业主体包河、党员干部巡河、志愿者护河、民间人士爱河、代表委员督河、保洁员亲河的良好格局,真正做到"每一个水体都有人管"。
河长制工作的不断深化,营造了全民治水护水的良好氛围,依靠群众力量的"民间河长"在我市蓬勃发展。"河小青"助力剿劣、"河嫂"巡河……目前,全市共有各类"民间河长"、河道志愿者6000余名。同时,全面发动公众参与监督,推出"我是河长"APP,通过随手拍、即时报方式鼓励广大群众主动发现身边的治水问题。
如今,在湖州治水领域中,科技武器的使用早已不是新鲜事,"河长"治河的方法手段更加智能。"我市构建'人防+技防'的智慧化管理体系,全面建成市、县两级河长制信息化管理系统,将全市各级河道及小微水体信息、河长信息全部纳入大数据云管理,实行巡河轨迹实时化、巡河记录可追溯、巡河日志电子化。 "该负责人说。
另外,进一步加大无人机、视频监控等在治水日常管理中的运用,在县区无人机巡航的基础上,将市级无人机巡航范围扩展到所有的市级河道,每月飞行不少于100公里,实时远程监控,及时传输问题,利用现代化技术实现长效管护的"全天候、全时段、无盲区"。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