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

首页>地方频道>南通>要闻

就业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白甸镇白甸村村民沈宏江因身体原因一直未能就业,家庭比较困难。近日,白甸村劳动保障协理员裴秀珺了解其困难后,积极与镇人社服务平台沟通协调。目前,沈宏江已通过公益性岗位安置的方式找到了一份保洁员的工作。

沈宏江的例子是我市就业援助月专项活动的一个缩影。1月,按照上级统一部署,我市聚焦就业困难人员、城镇零就业家庭成员和残疾登记失业人员等重点群体,开展“就业帮扶 真情相助”就业援助月专项活动,及时给困难群众送上“就业暖阳”。

分类施策 提高服务质效

市人社局通过“网格化+大数据+铁脚板”,依托区镇、街办“家门口”就业服务站,深入开展走访摸排,多层次、全方位了解辖区内登记失业人员、低保家庭、持证残疾人等重点群体的就业失业状态以及就业创业需求,做到基本情况、就业需求、技能水平、求职意向“四个清”,并建立就业帮扶数据库。组织村(社区)基层服务平台对辖区内困难失业人员逐一排查,对本人或家人患重病、无稳定经济来源以及家庭特别困难的失业人员给予每人200—2000元的解困资金。目前,28.46万元的解困资金已陆续发放到全市325名困难失业人员的手中。

市人社局强化对重点群体的就业动态监测,根据就业帮扶清单,实行“一人一档”。依托“家门口”就业服务站多渠道延伸服务触角,大力开展就业岗位信息、技能培训政策、就业创业政策“三送”活动。持续开展重点群体就业援助“暖心活动”,根据不同群体,建立相应台账,实行动态管理,真实、准确、全面客观记载重点群体的情况。对重点群体中稳定就业的每年跟踪一次,灵活就业和无就业愿望的每季度跟踪一次,失业的按月跟踪服务。

畅通渠道 搭建交流平台

全市基层人社服务平台精准摸排企业用工和劳动者就业“两方”需求,建立企业用工需求和劳动者求职意愿清单,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打通企业和求职者之间的信息壁垒,实现企业用工与群众求职“双向奔赴”。

1月份,市公共人力资源市场举办招聘会12场。1月19日,会同市残联举办残疾人专场招聘会,26家用人单位提供充气工、服务员等198个工作岗位,现场达成就业意向12人。各区镇、街办依托“家门口”就业服务站和“零工驿站”,举办15场辖区专场招聘会,促进了就业困难人员就地就近就业。每场招聘会均专门设置就业创业政策咨询台,为就业困难群体提供“一站式”的公共就业服务。

多点发力 兜牢民生底线

加大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宣传力度,印发《海安市就业创业政策一览表(个人篇)》等政策资料。依托公共人力资源市场、基层人社服务平台,组织工作人员在招聘活动现场、万达广场、小区门口发放宣传资料,宣传就业创业、技能培训、富民创业担保贷款等政策,对服务对象提出的政策咨询、疑难困惑等现场答疑,并为他们提供岗位推荐、创业服务等信息,帮助重点群体用足用好扶持政策,尽早实现就业。

落实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援助动态管理机制,做到精细化管理、动态跟踪、精准帮扶。1月份,新增认定就业困难人员202人,帮助157人实现灵活就业。各区镇、街办大力开发保洁、保安、保绿、敬老托幼服务等基层公益性岗位,对“无法离乡、无业可扶、无力脱贫”且有能力胜任岗位工作的就业困难人员进行托底安置,充分发挥公益性岗位“兜底线、救急难”的作用。1月份,发放公益性岗位补贴86.32万元、社保补贴46.97万元。

“重点群体就业是就业工作的重点,也是社会关注的焦点。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持续打造标准化‘家门口’就业服务站,让重点群体近距离享受到高效便捷的就业服务和就业帮扶,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市政协党组成员、秘书长,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顾维斌说。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919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