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

首页>地方频道>绍兴>要闻

“沉睡资源”变“增收源泉”

近日,记者从市水利局获悉,截至目前,全市已完成水库不动产登记476座,登记率93.7%,登记完成数量全省第一,资产评估超600亿元,为水利工程资产盘活提供了绍兴经验。

水利工程是民生工程,水利工程确权也是浙江省水利领域的一项重大改革。近年来,针对水利工程权属界线不清、权责关系不顺、资产权利缺乏保障、资产管理效益不佳等问题,我市以明晰产权、赋权释能为核心,不断探索水利工程产权化改革,以保护产权、保障交易、盘活资产、激发活力。

2022年11月,我市率先在全省出台水利工程不动产权登记相关制度,随后在全省推广。此后,汤浦水库完成全省首座国有土地大型水库不动产登记工作,上虞区上浦闸枢纽取得全省首本集土地、房产和闸体构筑物于一体的大型水闸枢纽工程不动产登记证,上浦闸灌区取得浙江省首本灌区总干渠不动产登记证。2024年1月,我市成为国家级水库不动产登记试点地区。

“水库拿到‘红本本’,不仅为水利工程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据,还唤醒了‘沉睡资源’。”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国有水库获得不动产登记证后,可壮大国有企业资产,创新融资机制,反哺水利建设;集体水库获得不动产登记证后,可以做强村级集体资产,通过经营、融资等增加集体经济收入,释放“水利+生态+民生+共富”的综合效益。

上虞区46座水库确权后资产总值超40亿元,融资收益可反哺水库日常维养、除险加固等,实现安全运行的良性循环。柯桥区王坛镇则实施打造“农旅融合型”“休闲旅游型”“水产养殖型”等共享模式,截至目前,35座水库山塘出租承包经营权,25座水库山塘拥有业态。诸暨市积极探索“以水养地”,推动打通小型水库水资源与水价值转换通道,目前已有4个镇街试点水库经营权承包转让,助力村集体创收,走出一条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共赢的绿色发展之路。

“我们将深化水库不动产登记试点,构建现代化水库管理体系。”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周边自然人文禀赋等,积极拓展水域共享和效益释放,实现“水利+生态”向“民生+共富”转变,为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和村民增收致富提供更多可能性。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835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