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为政之道,民生为要。听民声、察民情,方能解民忧。安徽省创新构建覆盖省、市、县三级的“民声呼应”平台体系,以诉求为抓手,倾力倾情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去年,全省《民声呼应》类载体共刊载群众反映诉求3.62万个,直接推动解决3.5万个,办成了一批暖民心的实事好事,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在增进民生福祉的道路上,安徽的脚步从未停歇。实施民生工程,落实惠民政策,民生“关键小事”就是政府“头等大事”。但是实际工作中惠民政策“落不细”、为民服务“跟不上”、群众意见“上不来”。
为破解这一难题,安徽省积极探索解决民生问题长效机制和有效路径。2023年3月,安徽省委部署创办载体《民声呼应》。通过汇集群众和企业在人民网“互联网+督查”平台、为企服务线上平台、12345政务服务热线、信访信息化综合平台等平台上的问题线索,报省级负责同志阅批,搭建起群众诉求到领导案头的“直通桥梁”。
变“多头多线”为“一网统汇”,变被动接收为主动收集。《民声呼应》每期选编约20个问题线索,通过以点带面,推动各平台约5000条群众诉求及时核查办理。这种创新收集诉求方式方法并未打乱原有渠道的收集办理程序,只是通过集中反映、重点督办加快问题的解决速度。
省级统揽下,省直有关部门、16个省辖市和104个县(市、区)均创办工作载体,充分倾听民声,建立广泛覆盖人民群众诉求收集机制。
回应群众诉求,高效服务是关键。安徽坚持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并重,加强工作统筹,整合各方力量,压实工作责任,督促推动属地和属事单位分类处置,做到快受理快核查、快处置、快整改、快报告、快回访,确保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同时,通过每周梳理清单,每月调度汇总,动态跟踪在办事项,定期开展实地复核确保问题真解决、整改真到位。
“有了定制公交,不再为上下班而发愁了。”这是合肥很多产业园区上班族的心声。针对群众出行需求,合肥积极推动公交服务向全市产业园区延伸,为企业定制个性化路线。目前已为比亚迪、蔚来汽车、江淮汽车、阳光电源等企业开通237条定制通勤公交线路,日均发车950车次左右。
解决民生问题,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从点上发现问题,在面上寻找答案,安徽聚焦群众反映的高频事项、突出问题,着力破解结构性难题,推动一批群众天天有感的问题得到系统解决。
针对群众反映高速救援收费不规范、高速限速不合理等问题,省交通运输厅、省公安厅、省应急厅联合在全省部署开展“阳光救援”行动,出台全省高速公路优化限速工作指导意见,为群众提供更加透明、便捷、高效、安全的出行服务。
物业服务是投诉的重灾区。安徽省住建厅“举一反三”,深化“皖美红色物业”建设,化解物业问题19.1万件次,群众满意率提高15个百分点。
此外,“民声呼应”工作平台反映问题数量靠前的物业服务、城乡建设、环境卫生等问题已统筹纳入2024年50项民生实事。通过听民声,切实把民生实事办到群众的心坎上。
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安徽“民声呼应”平台体系已经成为破解民生难题的特色抓手、创新基层治理的重要阵地。
为更好发挥“民声呼应”工作体系的效用,今年,安徽省在之前政策的基础上,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健全民声呼应工作体系更大力度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意见》,将民声呼应工作进一步推深做实。
民生小事不“小视”。安徽统筹“当下改”和“长久立”,深挖问题产生根源,督促推动各地各部门及时完善政策措施,健全规章制度,做到回应一个诉求、解决一类问题、提升一个领域,最大限度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记者 檀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