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6月16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朱彦超 通讯员 李则民) 6月的南浔,还没有蝉鸣。开发区李家河村的一栋老房子里,从事牌匾制作近大半辈子的阮龙根正伏在一块硕大的杉木前,手拿刻刀精细雕琢。
1952年出生的阮龙根是浙江绍兴人。“我的老家除了有秀美的水乡风光,还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城中亭台楼阁上各种楹联、牌匾,数都数不过来。”阮龙根说,从小耳濡目染,那时就有创作的冲动。
1975年,24岁的阮龙根从南京军区某部队退伍后,便义无反顾地开始了自己向往已久的“艺术之路”。“从临摹到雕刻,兴趣是我从事这门手艺的最大动力。”阮龙根告诉记者,退伍后他的本职工作是建筑队的工人,所以有一定的木工基础,这对制作牌匾铺有很大的帮助。
在古代,无论关隘城堡、宫阙王府、园林名胜、名门宅第、工商店
铺等,牌匾几乎无处不在,它是中国独有的一种文化符号,是融汉语言、汉字书法、中国传统建筑、雕刻、绘画于一体的艺术作品。“对待艺术作品就要静下心来,不能毛糙,不能激进。刚开始学的时候还是蛮辛苦的,没有师傅带我,全靠着兴趣和毅力坚持下来。工作之余就在家里做牌匾,晚上还会看一些关于书法和雕刻的书籍。”阮龙根说,“平时基本不出去游玩,要去也是去一些有古建筑的地方,看看别人的牌匾是个什么样子。”
经过日积月累的磨炼,阮龙根渐渐地钻研出一些门道来。挂在户外的牌匾要经历雨打风吹,日晒雨淋,很容易开裂,所以木材最好选用质地比较坚固的杉木,在拼接的时候也要做到位。而室内的牌匾讲究气质,宜选用质地较好的银杏木。
一块牌匾最吸引人的地方自然是匾上的字,要把书法家的字原模原样复刻到一块木板上可不一件易事。“首先要对
中国书法有一定认知,不要求写得和书法家一样,但至少你要理解他笔法的含义,知道各种字体的书写习惯。”阮龙根说,刻笔锋或者是行、草书的连笔时就需要一定的功夫了,力道要控制得十分精准,不然字就会走样。“想让刻出来的字和写的一样,除了恒心之外,没有捷径。”
因为工作的原因,辗转多个城市后,2001年阮龙根来到了南浔,18年来不曾离开。“南浔曾因辑里湖丝、浔商文化等而为世人熟知,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里文人雅客居多,对于牌匾有一定市场需求,当下的南浔又正处于旅游发展的黄金时期,游客也喜欢我的牌匾。”阮龙根说。
阮龙根平时潜心创作,在从事牌匾制作的43年里,差不多每隔三四天就会做出一块牌匾。如今,浙北地区的牌匾大多出自他手,江苏、安微等地也有不少。“做了多少块我是真的记不清了,少说也有六千块了吧。”阮龙根说,“小莲庄、丁连芳、周生记……湖州很多老字号、景区、古宅都找我做过牌匾,对我来说数量已经不重要了,如何把下一张‘金字招牌’做得更好才是我最大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