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原标题:稳产稳供稳价格 集中连片促发展
浙江加快打造百亿土猪产业
8月29日,省农业农村厅在金华召开浙江土特产·地方猪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省内外生猪产业专家、企业代表齐聚,品尝舌尖新味,共议发展方向。
会上,浙江、北京、上海、广东的肉类协会和商贸流通代表性企业共同发出“支持浙江地方猪产业发展倡议”,4家浙企获得合作签约,省农业农村厅、省市场监管局、省供销社、省农科院、省工商联联合中国饭店协会共同启动“浙江土特产·地方猪高质量发展战略协作机制”。
畜牧业是浙江乡村产业振兴中增长势头最为强劲的部分,猪牛羊禽肉年度总产量119万吨,其中生猪产业年出栏超950万头,是头部大产业,起示范引领作用。当前,国内生猪价格在第三季度触达年内新高,不少与会人士认为,猪价走出了近两年来的低迷,新一轮“猪周期”或已启动,应抓紧应对布局。
生猪价,趋平稳
猪周期,和饲料成本、生猪价格等变量影响的盈利空间有关。一涨一跌,即为一个周期。今年春末夏初,猪价开始回暖上升,目前在每公斤20元的高位上下徘徊震荡。
“要辨证地看,不应盲目追涨惜售。”浙江省养猪行业协会会长华坚青说,自2018年夏季非洲猪瘟暴发,以往4年一轮的“猪周期”被打破变形。中小散户大量退市,一批规模化养殖的养猪主体熬过了严冬,行业经历大洗盘。
记者了解到,本轮猪价回升,正因前期产能去化引起产量收缩,扭转了市场供需不平衡的态势,同时联动饲料价格下降。目前,猪企养成并出售一头生猪能盈利600元以上,毛利率近30%。对于广大养殖主体来说,这是个既能扭亏为盈、休养生息,也能加快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好时机。
“过去红利是市场周期给的,现在要靠我们自己的实力。”华坚青已率先行动,再过两个月,他所在的浙江加华种猪有限公司即将落成占地1600多亩的养殖新基地,在6层智能化现代生态楼房中,实践标准化、绿色化、规模化、循环化、数字化的养猪新模式。“发展新质生产力,创新驱动谋生存,我们的年出栏生猪数将扩增至30万头,是目前的3倍。”他说。
为摸清“猪周期”动态趋势,浙江构建了一个畜牧产业大脑,可实现生猪产能逆周期调控。
“生猪产能释放周期长,且总是滞后于价格变化,供需错配形成‘猪周期’,造成效益不稳定,养殖主体随意性又强,导致供给波动大,调控难度也大。”省畜牧农机发展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如今通过智能感知存栏量、价格等核心数据,用数字化模型分析猪价、肉价及头均盈利、亏损等情况,形成雷达预警图,能提前6个月部署稳产、稳供、稳价等一系列措施。
专家预测,高质量发展引领,新一轮“猪周期”将不那么明显,价格波动更加平缓,产业发展也将趋向平稳健康。
土猪肉,正突围
经历近年市场变化带来的阵痛,浙江不少猪企选择走“白改黑”差异化竞争路线,将目光从几乎垄断大宗猪肉市场的“洋白猪”身上挪开,重新锁定在地方特色土猪的复兴上。
“去年遭遇低谷,猪价一度降到每斤7元,我们养殖的洋猪‘外三元’普遍亏损,但改养纯种金华两头乌的部分都卖得很好。”金华婺城军毅生猪养殖场负责人向记者透露,两头乌猪每斤售价是洋猪的3倍以上,去年共出栏1900头,平均每头盈利1125元。
会议召开前一晚,浙江土猪美食活动在金华古子城启动。浙江省域目前保有11个地方猪品种,它们化为道道特色菜肴、休闲零食乃至文创产品,火热登场。“300天草饲慢养”“儿时记忆”“千年历史”……现场,参展猪企为自家产品纷纷打上标签。
记者试吃了一款“水晶五花肉”,只觉弹嫩鲜香,生产主体是宁波的天邦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我们用国内首创的生鲜猪肉规模化生产熟成工艺,锁定土猪肉的嫩与多汁,清水一煮就飘香,货架期也更长。”企业有关负责人透露,这几年,深耕土猪市场成为公司稳渡“猪周期”的重要支撑,今年土猪屠宰量将达20万头。
省农业农村厅有关负责人表示,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需顺应消费端需求结构变化,在“吃饱”之外进一步满足“吃好”“吃出特色”,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市场对土猪肉及其衍生品表现出久违热情,产品溢价较高,受“猪周期”大宗商品价格涨跌的冲击小,是猪肉稳产稳价的有益补充,发展空间广阔。
借势嵊州小笼包的地道工艺,浙江天圣生态食品有限公司让优质猪种“东辽黑猪”走出吉林辽源,“飞”来绍兴安家,并凭一款“猪锦记黑猪肉手工小笼”一炮而红,上市头一年就卖出500万只,目前保持一周出售十万只的高热度。
“相比传统猪肉市场,土猪深加工产品让我们触及到更多元的消费人群,并逐步培养口感依赖度,这也是在‘猪周期’中行稳致远的底气所在。”该公司展位负责人表示。
产业链,谋深远
去年底,《浙江省畜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发布,猪作为六畜之首,首当其冲。会上,有专家指出,生猪产能阶段性过剩主要是结构性过剩,在循环往复的“猪周期”中高质量发展,不应“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须顺应市场,优化结构,为之计深远。
会议现场,浙江青莲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与东方甄选(嘉兴)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签约长达三年的黑猪肉供销合作协议。在牢牢掌握“嘉兴黑猪”种质“芯片”后,青莲公司融合巴克夏、杜洛克猪等洋猪的优点,开展土猪品种培优,拿回市场话语权。目前已陆续育出肉质好、生长快的草香花猪、檇李黑猪、吴越黑猪等地方土猪新品系,年出栏量超30万头。
不少浙江猪企已认识到,破局“猪周期”,应潜下心提高猪肉质量、尝新流通方式、提升产销效率,这些远比一味扩张与收缩产能更为重要。
对此,浙江有关政府部门正加快行动。会议期间,省农业农村厅与省财政厅、省市场监管局联合印发《浙江土特产·地方猪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金华市、嘉兴市、宁海县也同步推出一系列支持政策。
接下来,浙江将以金华猪、嘉兴黑猪、岔路黑猪等为重点,兼顾其余品种,加快形成地方猪产业集中连片链群发展新格局。
宁海县鼓励保种企业与科研院所联合开展岔路黑猪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将对自主或主导选育推广并通过国家审定的新品种,给予100万元奖励;金华支持现有养殖场加大“白改黑”力度,对每家年出栏两头乌1万头(含)以上且同比新增1000头(含)以上的养殖场奖励50万元;嘉兴鼓励开设嘉兴黑猪展示体验馆,验收合格将提供最高100万元奖励。
“遵循做优前端、做强中端、做宽终端的思路,力争2027年底,浙江土猪年饲养总量达130万头,全产业链总产值达100亿元。”省农业农村厅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