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

首页>地方频道>金华>要闻

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婺城模式”受关注

  原标题:源头减量 中途可控 后期能用

  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婺城模式”受关注

  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齐聚婺城,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及长效管理进行技术性研讨。

  12月21日至22日,全国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技术暨运行管理现场会在婺城区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齐聚婺城,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及长效管理进行技术性研讨。

  近年来,婺城持续深化完善垃圾分类长效管理机制,打造党委统领、政府主导、社会协同、群众参与、社会运作的全域化分类模式,扎实推进全区垃圾分类工作,实现城乡全覆盖、行业全覆盖,逐步形成一条“源头减量、中途可控、后期能用”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新模式,全区行政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覆盖率达100%,获全省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5项。

  其中,建成全国首座基于阳光堆肥房技改提升的全自动好氧快速成肥处理中心,打造全省首个农村人居环境全域数字化监管平台,引起与会人员广泛关注。

  阳光堆肥 垃圾变废成宝

  婺城区竹马乡下张家村,是婺城区最早推行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的村庄之一。早在2016年,该村就建成阳光堆肥房,对农村生活垃圾进行资源化利用。

  今年3月,婺城区制定《农村阳光堆肥房专项整治提升活动方案》,专项拨款320万元用于提升改造。11月,下张家村阳光堆肥房进行了示范性工艺改造。

  12月21日上午,改造项目负责人王一达来到现场对技术改造进行检查和修改。

  “原先堆肥时保温效果差,容易形成湿度不均衡,影响发酵效果。”王一达说,工艺改造通过低成本、接地气、科学化改造,接入废水回收装置,着力于整个堆肥进程的可控,并衔接后续的长效管理。改造完成后,不仅增强了堆肥仓体的保温性能,加快了发酵进程,而且进一步减少臭气排放,减少对土壤水体的污染。

  “全村98%的农户都在种植花卉苗木,阳光堆肥房的肥料让土地变得愈加肥沃,种植成本也降低了,垃圾分类能带来这么多好处,村民们都很开心。”竹马乡首席村服务员王璐瑶说起阳光堆肥变废为宝的成效时称赞。

  目前,婺城区已全面推开中小型阳光堆肥房进行技改提升试点,由浙大团队提供技改方案,并进行实地改造全程技术指导。该区8个技改提升阳光堆肥房,目前已有5个完成建设,另外3个正在建设中。

  与此同时,全省首座基于阳光堆肥房技改提升的自动化快速好氧堆肥处理中心,正在婺城区长山乡加紧建设。该处理中心采用多种自动化处理工艺技术,将使原先堆肥的发酵周期从原先180天左右缩减至20天以内,堆肥房日处理能力提高到3吨/天。而充分发酵腐熟后的有机肥有机质更高、总养分含量更丰富,达到有机肥料标准。

  全域监管 覆盖率百分之百

  12月21日,走进婺城区农村人居环境大数据平台,一块大显示屏上实时跳动着各乡镇垃圾分类的进展及整改情况。

  “12月7日,检查人员在琅琊镇泉口村发现几处农房依旧存在污水直排现象,马上把现场照片传至平台,村负责人接收反馈后,立即对几处农房的排水管进行改造升级,12月18日现场整改完毕后将照片上传系统,前后对比一目了然。”平台负责人方强说。

  依托农村环境数字化监管平台,婺城区用信息化打通农村人居环境管理“村—乡(镇)—区”三级部门,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智能化、高效化水平。

  方强介绍,在前期督查环节,平台为各村匹配独有账号,由第三方机构开展农村环境卫生专业督查,对环境卫生整改点位随手拍上传至手机客户端,随后各村通过手机客户端完成整改,整改过程全程上传监管云平台,方便查阅监督全区整改完成情况。

  通过平台审核,点对点查看现场,村级、乡镇部门可实时查看村内环境问题清单,便于及时整改,上传反馈,区级部门可同屏显示各村问题清单与整改照片,充分掌握全区农村环境卫生及垃圾分类开展情况,明确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存在的难点和短板。通过数字化监管,婺城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问题整改率从最初的40%提升到现在的90%左右。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分建,七分管”,婺城区也在长效管理上持续发力。通过采取专人负责制度,实行“月督查、月整改、月排名、月通报”机制,发挥“十佳村”“示范村”榜样引领作用,在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中,推进婺城人居环境“闭环管理”,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互动协调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治理新局面。

  截至目前,婺城区215个行政村已全部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共建设农村阳光堆肥房263座、机械式资源化站点5座,农村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近50%,资源化利用率90.1%,无害化处理率100%。

  专家点赞

  探索推进分类处理 打造美丽宜居乡村

  中国环卫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刘晶昊表示,近几年随着乡村振兴的推进,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垃圾分类这件“小事”也全面铺开。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具有复杂性、多元性,不仅要从技术方面寻求突破,还要进行精细化的运营管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是整个生态环境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浙江在全国走在前列,有技术,有氛围,有资源,其中婺城在技术和运行上作出了大胆的尝试,取得了突出成效,通过改良传统堆肥阳光房的技术,不断完善和提升,已成为全国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示范项目。

  省生活垃圾分类领导办公室循环利用组组长梁朝明表示,做好生活垃圾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既是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更是资源循环利用、实现可持续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据统计分析,全省生活垃圾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每年提高3~4个百分点,对全省总垃圾减量(增长率下降)贡献率1个百分点。做好农村生活垃圾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工作,要谋划好农村再生资源回收站(点)的空间布局规划与设施建设,要编织好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的“物联网”,还要运用“互联网+”,创新农村垃圾治理。

  省农业农村厅二级巡视员朱华潭表示,近年来,我省在全面推进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全域覆盖的基础上,开展农村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处理试点,探索农村生活垃圾两定四分模式,形成了“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看浙江”的新格局。比如,婺城区农村探索垃圾分类智能化管理,推行积分排名、积分兑换超市等办法,激励提高村民生活垃圾分类的积极性,村庄环境卫生发生“美丽蝶变”。今后,我们要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和运行管理想出更多办法、作出更大贡献,共同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孙武斌 周垚 王莺 翁哲宁)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2311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