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省级督查激励+“大禹鼎”金鼎+生物多样性友好城市建设试点
一个月三殊荣金华凭什么?
100年前的石碑和100年后的鸟窝
5月20日,磐安县大盘山博物馆,一块粗硕的石碑吸引了很多人驻足。
石碑高2.7米、宽0.7米、厚0.15米,碑首的《放生谕碑铭》和“光绪二十三年(1897)立”的铭文虽历经百年光阴磨砺,却依然清晰,刀刀见力。
“爱物大功,现因合义永禁。放生自第一渡重升桥起,左至大盘岭黄庄,右至石坑岭,禁止网钓,为鱼鳖生蓄之所。讵有忍心之徒不遵设禁,屡有钓饵罟取,甚至狠用毒药绝其种类,实堪痛恨,禀请出示谕禁,并请立碑以图久远。”
说的是光绪年间,大盘山麓一些村民迫于生计,拦网捕鱼,甚至施药毒鱼,水生态岌岌可危。为制止这种杀鸡取卵的短视行径,当时的金华府永仙分防厅兼管水利事务出示谕禁,由双坑村林如意牵头,携37名参与管理放生事务的村民,刻了这块“放生碑”,既属官方制定的文件,又有乡民自我约束的诉求。碑文对不遵禁令的行为措词严厉, “倘敢仍蹈故辙,许即来厅禀报,随时饬差拿获,按律惩办,绝不姑宽。”
时光流转百年。100多年后,金华人对于生态的保护有过之而无不及。
还是在大盘山博物馆,门前广场绿树上高高低低挂着数十个木制、藤制的“灯笼”。走近细看,有些“灯笼”里面装着五谷杂粮,有些则中空。经路人介绍,这些是小鸟喂食器和鸟窝。
这样的喂食器和鸟窝不止这里有,在花溪等景区有,且更多更密集,在磐安县城行道树上也有。它们的作用,就是给同样生活在这个区域的小鸟、昆虫们提供一个可觅食可栖身的地方,尽量减少城市建设给它们带来的负面影响,让它们和人类和谐共处。
这些喂食器和鸟窝都由全国首家民办非企昆虫研究机构——大盘山昆虫研究院设置。在研究院里,也有在纯野生环境下设置的上百个昆虫屋和鸟窝,能看到昆虫繁育、燕子筑巢。“看着鸟儿们来觅食、做窝、孵蛋,最后小鸟羽翼丰满后飞离,这个过程让人很有成就感。”昆虫研究院曹群婷这样感慨。
如何在城市化进程中保护生物多样性?磐安的做法只是一个缩影。
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让金华成了体现浙江生物多样性的重点地区。境内拥有维管束植物1500余种,陆生野生动物404种,其中鸟类尤为丰富,多达281种,占全省59.28%,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100余种。
近年来,在保护生物多样性上,金华一直走在前列:建立覆盖全市的野生动植物专职保护机构,在全省率先探索制定野生动物肇事损害保险制度,野生动物禁食处置工作进度居全省首位。建立多部门合作机制,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启动以婺城、浦江、磐安等优先区域为重点的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同时加大对珍稀濒危物种和极小种群物种的抢救保护,开展外来入侵物种防治工作。设立全省唯一的野生动物重点实验室、全国首家民办非企昆虫研究机构、浙江珍稀濒危保护物种繁育研究基地等一批科研平台。累计建成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地40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地9处,其中大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全国唯一一个以野生药用植物种质资源作为主要保护对象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婺城南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是浙江省最大的省级自然保护区。此外,广泛开展生物多样性宣传教育,提高公众保护和参与意识,举办2020中国青年生物多样性夏令营暨第五届联合国中国青少年环境论坛,更是引起国际反响。
经过多年持之以恒的改善提升,金华的生物多样性得到修复,物种数量稳中有升,遗传资源保护成效明显。境内新发现大皿黄精、磐安樱、天台鹅尔枥、永瓣藤、高姥山瑞香、大果假沙晶兰等新纪录物种及鬣羚、黑麂等珍稀濒危物种,还发现了曾一度宣布在中国灭绝的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彩鹮。浦江发现水质指标生物EPT昆虫(蜉蝣、石蝇和石蛾三类水生昆虫的统称),兰江重现阔别20多年的刀鱼,武义建起了萤火虫基地,全市鸟类的数量和种类持续上升。生态浙中、美丽金华已逐渐成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样板。
一座金鼎和背后的“美丽”之战
其实,何止生物多样性保护。大自然“精灵”们的存在和现身,本就是金华生态环境全面提升的实力代言。
5月18日,金华人的朋友圈被“大禹鼎”刷屏。那天,我省颁布“五水共治”7年来最高奖,金华市和浦江县双双捧回2020年度“五水共治”(河长制) 工作“大禹鼎”金鼎,义乌市、武义县捧回“大禹鼎”银鼎,磐安县、婺城区捧回“大禹鼎”。可谓大丰收。
从成立全省规格最高、阵容最大、力量最强的“五水共治”办,到成立全省首个河湖长制管理中心,再到出台“五水共治”任务清单、考核评价细则、业务技能竞赛等10余个管理办法,在全国率先建立流域水质考核奖惩机制……一座金鼎,背后是金华人长达7年的共同努力,也是金华为蓝天白云净水所作努力的力证之一。
近年来,在生态改革上,“金华智慧”层出不穷,在全省乃至全国创下很多第一:
治水方面,金华市制定了首部实体地方性法规《金华市水环境保护条例》,为金华市水环境保护提供了强有力的法治保障;“治水十法”获时任中央领导批示肯定并在全国推广,污水处理厂“金华标准”为出台“浙江标准”提供示范经验;创新“生态洗衣房”模式,实现了洗涤废水统一纳管处理,全省推广经验。
治气方面,金华市率先成立“蓝天办”并实体化运作,联合各部门协同作战,常态化开展“联防联控”蓝天保卫行动;首创乡镇和工业园区空气质量预警机制,全域建成乡镇空气自动监测站,第一时间将污染溯源到具体网格,实现精准治气、科学治气;在全国率先使用遥感监测车开展“遥感+执法”联合路检执法行动,先后获得多位省领导批示肯定,全省转发学习该做法。
垃圾分类方面,金华市首创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二次四分法”全国推广、学习,并入选十九大“砥砺奋进的五年”成就展,引来人民日报、央视《焦点访谈》等的深度聚焦;永康“五步法”、义乌“互联网+集中处置”一般工业固废等形成了“三个五”机制全省推广,省领导多次批示肯定。
生态廊道建设方面,打造了全国首条集生态保护、休闲观光、文化体验、绿色产业于一体的浙中生态廊道,贯通金华全境的生态河流、防洪堤坝、健身绿道、彩色林带,把沿线的特色村镇、休闲农园、文化古迹和自然景观有机串联起来。
全方位的努力,绘就了金华市天蓝气清水净的生态美丽画卷。数据显示, “十三五”期间,金华市设置生态环保重点指标11项,涵盖水、气、土壤环境质量,主要污染物、重金属污染物减排和生态建设,最后悉数得到高分。
此外,全市生态环境质量公众满意度也连年提升,2020年高达86.15分,创历史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