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周开宇(右)正在坐诊。 (受访者供图)
台传媒记者何 赛 实习生李安麒
“周医生,您喂过我饭,还记得吗?”近日,医生周开宇照常查房,一位病人家属忍不住问出的一句话,让他有点懵。
原来,早些年,该家属因自发性脑部出血收住台州市立医院神经外科。周开宇在查看患者病情时的随手之举,却让人记了许久。
“我真的记不清了。”周开宇坦言。作为台州市立医院的一名医生,他从事神经外科临床一线工作近30年,用心对待患者早已成为自觉行为。
多年来,他凭借精湛的业务水平、为人称道的医者仁心,先后获评浙江省“151”人才、台州市“211”人才、台州市“优秀共产党员”、椒江区第九届党代表、椒江区第七届拔尖人才、椒江区名医、椒江区十大杰出青年等称号。
医泽如光,虽微致远。周开宇说:“我们在平凡的岗位做平凡的工作,只是希望尽自己的最大努力,让患者尽可能享受到良好的医疗服务。”
填补医疗技术空白
小病本地治,大病往外跑,曾是20多年前椒江区神经外科领域医疗服务水平较低的真实写照。
怀揣医学追求,2003年,周开宇去了全国顶尖的医院——上海华山医院神经外科进修学习,师从全国知名的神经外科名家,刻苦研究,终于学成归来。
“用微创手术就可以治疗,创口小,恢复快。”患者老方本来想拖着病体远赴千里求医,一听这个好消息,他马上入院,在市立医院顺利完成手术。
有别于传统手术,周医生率先在医院独立开展在显微镜下经单鼻孔垂体腺瘤切除术,将专业器械从患者的一侧鼻孔进入颅腔,从而切除颅内肿瘤。
据悉,该项目填补了当时该院乃至椒江区医疗技术上的空白,使该院成为浙江省内较早开展此项技术的医院之一,目前台州市立医院垂体腺瘤疾病的诊治水平处于台州市领先地位。
如今,这位医学“大拿”仍在孜孜不倦、勇攀高峰,主持的课题项目荣获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二等奖1项,浙江省高等学校科研成果三等奖1项,台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发表医学论文近50篇。作为硕士生导师,培养了医学研究生2名。不断开展神经外科新技术、新项目20余项……在提升当地医疗水平的同时,有效解决了市民的“看病难”问题。
医务工作中的永动机
手术室里静悄悄的,周开宇紧盯显微镜,精细操作,全身心投入手术。下了手术台,黑夜早已降临。在同事的提醒下,他才发觉嘴唇因较长时间的脱水而脱皮,同时顿觉饥肠辘辘。
从上午9时持续到晚上7时,整整十个小时,终于完成一颗超大颅底肿瘤的切除。
这是周开宇主刀的最长一次手术。除了在救治病人上尽心尽责,周开宇还是医院医务工作中的“永动机”。
2017年起担任医院的医务部主任,周开宇为医院管理工作付出了大量的心血。
抗疫初期,人员选派、团队组建、流程制定、技术培训、环境改造等都要摸索,预防交叉感染、暴发感染责任重大……他以一名共产党员的勇气、责任与担当,舍小家为大家,尽心尽力为医院添保障,于2020年荣获浙江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
疫情开放后,床位紧张,加班加点是常事。为了掌握医院收治病人第一手资料,急诊科、重症监护室、发热门诊,经常能看到周开宇忙碌的身影。
2023年底,台州市立医院的面临着新院区搬迁,他作为医院医疗、信息的分管领导,从搬迁的计划、任务进度清单、医疗应急保障、急救体系建立等等,均倾注大量精力。
科研专业两手抓,业务管理双不误,周开宇牌“永动机”是如何炼成的?
提早半小时,7时30分到神经外科科室,先查房,查看自己医疗组收治病人的病情变化。接下来就是投入到医院的管理事务,晚上六七点钟时再到病房进行晚查房。下班回家再整理当天会议资料与明天的计划,以及研读专业论文,约莫23时到24时才能入睡。或许,正是几十年如一日的自律生活,塑造了医者仁心的坚强内核。
“我的生活简单到模式化,也无其他业余喜好。”周开宇医生笑称,他享受并将继续这样的生活,只为在医疗领域多发一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