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长三角

首页>新闻频道>聚焦长三角

江苏:夯实“三农”基本盘 建设新时代鱼米之乡

  原标题:去年江苏粮食产量实现新提升,农民收入迈上新台阶

  夯实“三农”基本盘 建设新时代鱼米之乡

  2月28日,江苏省政府举办“守好‘三农’压舱石 加快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专场新闻发布会。记者从会上获悉,2023年,江苏省粮食生产实现面积、单产、总产“三增”,水稻单产首次突破600公斤、居主产省第一;全省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迈上3万元台阶、达30488元,“三农”基本盘进一步夯实。

  今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也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江苏“在推进农业现代化上走在前”使命任务的深化之年,做好“三农”工作意义重大。春节前召开的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和刚刚出台的省委一号文件,对全年“三农”重点工作作出全面部署,明确提出“稳产、增收、四提升”的工作目标和重点任务。全省农业农村系统将坚持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学习运用“千万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不折不扣落实农业现代化走在前重大要求,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锚定五个“聚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全年粮食总产759.5亿斤、连续10年稳定在700亿斤以上;获批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16个,在全国率先实现设区市全覆盖;2023年城乡收入比缩小至2.07∶1,是全国最小的省份之一……会上,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孙翔发布的一组数据令人振奋。他表示,过去一年,全省农业农村系统坚持把高水平建设农业强省作为新征程上做好江苏“三农”工作的总目标、总要求、总牵引,正扎实推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对此,孙翔用“五个新”进行概括:粮食产量实现“新提升”,乡村产业焕发“新活力”,农业科技创新和农村改革展现“新动能”,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迈出“新步伐”,农民收入迈上“新台阶”。

  成绩来之不易。过去一年,全省粮食播种面积达8188.4万亩,同比增加21.8万亩,圆满完成中央下达的粮油面积任务。同时,全省加快构建农业产业体系,强化关键领域重点环节的技术研发突破,持续深化农业农村重点领域改革,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短板,持续完善农民增收长效机制。

  今年,全省农业农村系统将坚持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聚力大面积均衡增产、稳定粮食综合产能,聚力全产业链建设、推进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聚力创新赋能、提升农业科技装备水平,聚力形神兼备、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聚力改革集成、激活农业农村资源要素。

  大面积均衡增产,稳定粮食综合产能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是发展农业的首要任务。去年江苏省夏收期间遭遇罕见“烂场雨”,秋粮生产遭遇9轮区域性暴雨等灾害性天气,均对粮食生产构成较大威胁。“面对各种困难挑战,我们通过形成粮食安全责任体系、出台扶持政策清单、推广重大新技术和新品种等措施,取得粮食面积、单产、总产‘三增’好成绩。”省农业农村厅种植业管理处处长杜永林介绍,为确保完成今年粮食生产目标任务,将从稳面积、增单产两手发力,即通过压实责任和调动积极性,把粮食播种面积落实到地,同时依靠科技和装备现代化支撑,把工作着力点放到大面积单产提升上来。江苏省将重点组织实施粮食单产提升行动,切实打好良种、良机、良田、良技“组合拳”。

  提高粮食综合产能,还需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去年8月,省政府出台《江苏省海洋产业发展行动方案》,将海洋渔业作为十大海洋产业之一。“我们将完善产业链条,持续增强发展动能,高水平建设我省‘蓝色粮仓’。”省农业农村厅渔业处处长姚蕾说,去年江苏省已对海洋渔业发展重点工作作出部署,今年将进一步督促指导沿海地区制定海洋渔业发展规划,推动各项工作落实。针对省政府的5条海洋渔业发展支持政策,省农业农村厅已会同省财政厅出台相关文件,明确具体补助对象等,今年将根据沿海三市发展需要,推动政策落实。同时还将重点向深远海拓展、提升产业链。“我们将加快推进国家级渔港经济区、海洋牧场建设,启动省级沿海渔港经济区建设,支持南极磷虾远洋捕捞发展,推动海洋水产种业、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建设,进一步做强做大海洋渔业产业。”姚蕾说。

  科技创新赋能,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

  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省农业农村厅乡村产业发展处处长宗文昊介绍,近年来,江苏省组织实施农业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2023—2025),大力构建“4+13+N”农业全产业链体系,推进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下一步将重点突出强链补链延链,加快建设优质粮油等4条全产业链价值超千亿的省重点链,因地制宜培育一批超500亿级的市域链、超百亿级的县域链。突出强加工拓功能,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突出主体分类培育,不断壮大国家、省、市、县四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梯队。

  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现,需要农业科技自立自强。省政府工作报告中特别提到,强化农业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推进种业振兴。“我省种子供给有保障、部分领域全国领先,少数品种有差距,但风险可控。”省农业农村厅种业管理处处长马爱京说,过去3年,江苏省种业振兴行动完成“三年打基础”重大安排,下一步将加快打造一批种业振兴重大平台载体,加快培育一批综合竞争力强的种业企业,加快突破一批“卡脖子”种业技术和核心种源。

  “我们多措并举创新发展智慧农业,生产领域数字化转型‘快’,创新成果和应用典型‘多’,大数据建设应用水平‘高’。目前,江苏省农业生产信息化率高出全国平均水平23.6个百分点。”省互联网农业发展中心副主任吴昊介绍,今年将聚焦主导产业强化增智赋能,紧密结合粮食作物单产提升行动等任务,分类推进产业“智改数转网联”。聚焦强链补链培植产业动能,助力农业全链条提质增效。聚焦安全保障深化数据应用,提升安全风险感知防控能力。同时聚焦创新引领构筑发展优势,组织开展供需对接,推进技术成果转化。

  学习“千万工程”经验,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

  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加快建设新时代鱼米之乡。

  “去年以来,全省上下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持续推动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提档升级,彰显了乡村生态之美、风貌之美、人文之美和常态之美。”省农业农村厅乡村建设处处长孟德富介绍,江苏省制定2023—2025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重点任务清单,全面推动农村厕所革命、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治理等工作落细落实。2023年完成改厕任务67.8万户,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提升到51%。同时将环境提升与打造美丽乡村相结合,在已建成673个生态宜居美丽示范乡村的基础上,让首批1000多个行政村升级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还积极挖掘传承农耕文化,摸排农业文化遗产项目超120个,并开展分级分类保护,充分展现当代农民的新面貌、精气神。

  孙翔表示,全省农业农村系统将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全域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品质,力争新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1000个。注重全面提升,统筹推动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等重点任务落实,常态化开展“四清一治一改”村庄清洁行动,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体性提档升级。推进集中连片,鼓励引导各地统筹考虑、一体规划,促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联建联通、共建共享,对15个以上村相连成片、达到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标准的进行评价认定。突出乡韵乡愁,加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好、弘扬好江苏优秀农耕文化。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511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