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双龙洞时代迈向大金华山时代,金华山旅游经济区以“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大发展”的理念,打开了全域发展的一片新天地。如果说,一年多前行政体制的战略性调整,奠定了大金华山时代的发展框架和基础,那么《金华山旅游经济区总体规划》的编制,则绘就了大金华山时代旅游资源全域化整合的蓝图。
历经一年多时间编制的《金华山旅游经济区总体规划》草案已通过专家评审,经修改完善,目前正向社会进行为期30天的公告,进一步征求各方意见。通过总体规划的编制,将重构金华旅游新格局、建设产业融合示范区、拓展城区建设新空间、树立转型创新标杆地。
这部纲领性的大金华山蓝图,突出经济区产业发展重点,优化经济区内交通规划布局,加强与区域外的交通联系,深度挖掘旅游文化资源,明确文化旅游重点发展方向,将引领金华山旅游经济区走向繁荣。
2015年7月,市委、市政府作出成立金华山旅游经济区的重大战略决策,围绕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实施三个三年行动计划,力争通过10年左右的努力,把金华山打造成国际化风景名胜区、中国重要的休闲养生旅游目的地。随着第一个三年行动计划十项重点工程和十项重点工作的全面展开,金华山迅速掀起建设发展的新高潮。
此次总规编制最大的亮点是,将整座金华山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规划和考量,旅游经济产业发展空间得到极大拓展。金华山旅游经济区规划范围涵盖了双龙景区79.7平方公里的规划区,以及罗店和赤松两镇辖区,区域面积达150平方公里左右。
同时,包含金华山北坡兰溪市部分区域和金华山山脉绵延的双尖山、萧皇岩、太阳岭等地界的150平方公里范围,总规划面积约300平方公里。在此基础上,扩大研究范围,其北侧以省道314为界,南侧以规划范围为准,西侧以省道313为界,东侧以潘石线为界,总面积约450平方公里,涵盖了金华山脉绝大部分区域。
规划以“三教文化朝圣名山、生态养生度假胜地”为功能定位,将通过近期、中期、远期三期建设,实现“东方朝圣地,养生金华山”的目标定位。其中,近期2016—2020 年为大建设期;中期2021—2025 年为大提升期;远期2026—2030 年为大繁荣期。
构筑“一区一带一心两翼”
跨越双龙洞时代,大金华山的规划框架从79.7平方公里扩大到了300平方公里,发展战略格局有了质的飞跃和提升。
从旅游经济区的角度,金华山空间结构规划为“一区一带,一心两翼”。“一区”即为金华山风景旅游区,“一带”为环山游憩带,利用“一区”形成大金华的旅游向心效应,利用“一带”形成联系金华、义乌、兰溪、浦江旅游发展的纽带,同时串联一系列特色小镇,发挥区域发展的同城效应。“一心”,即金华山旅游休闲区;“两翼”为罗店旅游休闲区、赤松旅游休闲区。“一心两翼”既联系着金华山与金华中心城区,又承担着城市“后花园”的功能。
从一座山脉的角度,规划分为山上、山下两个片区。山上片区以“自下而上,从低端到高端,由观赏到休闲”为原则,包括高山养生区、浙中凉都区、大众休闲区、观光游赏区、生态农业旅游区。山下的罗店旅游休闲区包括智者禅意文化区块、师大云产业发展区块、城市生活综合区块、特殊用地保护区块、农旅产业示范区块等五大区块。赤松旅游休闲区则包括仙桥古街文化区块、汽车产业发展区块、花木民俗产业区块、城市综合生活区块四大区块。
旅游是金华山的主导产业,也是主平台和主战场。从高海拔到低海拔,从山上到山下,总规对金华山旅游业态和布局进行了细分和分工。其中,高山区域为隐世净土,保留原生态村落的格局和房屋,让人们体味远离尘嚣的隐士生活;中高山区域为避暑凉都,依托金华山的地形优势、水资源优势,推出避暑度假、冷泉养生等高端享受型项目;中山区域为休闲基地,依托金华山交通优势、物产优势,发展特色民宿乡村旅游项目;低山区域规划为环绕金华山脚的系列特色小镇,南麓有罗店智者小镇、赤松仙缘小镇、云谷小镇,北麓有马涧甜蜜小镇、香溪鲜果小镇等。
为串起金华山众多的旅游休闲产品,总规提出主打一条精品线路,两大主题系列,以南、北麓度假养生主题游线为主,利用索道连接,形成环线,涵盖金华山的主推项目和景点。
其中,朝圣主题游包括黄大仙文化园、智者文化园、婺文化园,以及道教文化、禅修文化、儒学名士文化、休闲文化、特色小镇和节庆等六大旅游体系。养生主题游包括“冷泉”养生民宿、道教文化、双龙胜景、度假养生、休闲文化、特色小镇、乡村民俗、“体育+”、节庆等旅游体系。
根据总规要求,金华山确立了近期四大旅游建设重点项目。一是智者文化园,打造以禅文化为核心的休闲度假、旅游配套服务区。二是黄大仙文化园,打造一处栖心自然山水,云深养生悟道的道教风水园林胜地。三是婺文化园,成为八婺文化精品展示区和健康养生文化体验区。四是金华山武坪殿村的冷泉养生项目,依托海拔千余米的高山自然旅游资源,注入高端民宿、养生冷泉等休闲度假元素,形成一个集避暑纳凉、休闲、度假、旅游为一体的城市近山休养场所。
打造“内联外通”立体交通
向北跨过杭金衢高速公路,进入金华山旅游经济区辖区,你会发现这里到处是施工工地,遍布大型施工机械和围档,元旦假期也马不停蹄,呈现出一派如火如荼的建设景象。
沿金罗公路往北,金罗公路二期拓宽优化改造工程、智者街改建工程、尖峰路建设工程、最美罗电线智者寺—双龙段提升改造工程等重点道路交通项目一个接一个;在尖峰山以东,赤黄公路、新朝线美丽公路、金华山南线绿道二期等项目也在克难攻坚,加速推进之中。这些项目将集中在2017年陆续竣工投入使用,奠定金华山“内联外通”的路网新格局,也为金华山“两年见成效”的目标交出一份抢眼的答卷。
根据“内联外通”的要求,总规对金华山路网作了进一步梳理,分别在山脚和山腰规划两条交通内环线。山脚环线对接兰溪、金华、浦江、义乌方向来客,设置出入口,实现内外交通分离。通过入口处停车场、公交换乘点、公共自行车停放点等无缝对接,引导换乘绿色交通工具进入景区。山腰环线为金华山内部交通道路,也是游览组织的主干环线,复合机动车道、自行车道、徒步道等功能,起到引入、分流、疏解游客等作用。
山下罗店和赤松两镇区块则形成“三横四纵”的主要道路框架。“三横”为杭金衢高速公路、金兰北线、金华山绿道(山脚环线);“四纵”为金九公路、罗电线、新朝线和赤松大道。通过“三横四纵”将外部游客通过接口引入金华山内环线,方便游客“快进快出”,畅通无阻。
相比公路等常规交通,总规对金华山自行车、徒步、空中等特色交通的规划更为抢眼。2016年以来,金华山举办了大小10多场徒步越野赛、自行车公路赛等专业、业余赛事,“体育+旅游”风生水起,各种赛道资源优势也被越来越多地开发出来。为迎合全民健身的需求,打造“体育+旅游”新品牌,总规规划新建了3条骑行绿道和50公里的徒步慢行线路。
规划的3条骑行绿道依托现有的上山公路进行设计,分中线、东线和西线。中线是从主城区出发,经迎宾大道—尖峰山—罗店—金华关—双龙水库—双龙洞,依托在建的最美罗电线改造提升工程,全程10公里左右;东线也是从主城区出发,经鹿村—山下曹— 大岭村—里宅—弹子下—羊甲山—鹿田水库—仙瀑洞—小西湖水库—气象台—西湖林场—电视台—停机坪,主要依托美丽新朝公路的建设,全程36公里;西线依托金九公路,从竹马至九龙村,全程10公里左右。
50公里徒步道系统,初步设计了5条,包括尖峰山到霞客古道(徒步线路);赤松到方村(徒步和行车线);霞客古道到白望山到羊甲山村(徒步线路);武坪殿到里湖坑(徒步和行车线);灶头到里湖坑(徒步线路)。
金华山地形垂直落差大,山脚海拔不过百米,而最高峰超过1300米,无论是发展高山观光休闲旅游的需要,还是解决冰雪封道、分流上山公路客源等考虑,都迫切需要发展空中交通。总规提出结合地形,选择重要景点处建设索道交通,可以上到大盘山山顶和大盘天景区的核心———浙中凉都。近中期考虑建设两条,一条为洞殿下—盘前村;另一条为六洞山—九龙村—盘前村。
实施“三步走” 实现大繁荣
根据总规,大金华山的宏伟蓝图计划分近期、中期和远期“三步走”,分期分步实施。
近期(2016-2020年)为大建设期,主要落实八大重点工程建设,即婺文化园、黄大仙文化园、智者文化园、双龙胜景、金华山武坪殿(浙中凉都)、森林公园、交通以及服务基础设施。交通基础设施重点是山脚环线、山腰环线与入口连接线、以及索道的选线工作。服务基础设施包括建设完善3个旅游集散换乘主服务区,以及5个景区管理口。
中期(2021-2025年)为大提升期。兰溪片区着力实施三大重点项目,分别是六洞山风景区、富竹坑药王谷、梅江镇龙门休闲度假区(越龙谷);金华片区建设古溪游线、尖峰山高尚生活区(金华市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区)、完成采矿区生态修复和部分溪流沿岸景观建设。罗店、赤松两镇中心区要完成主要的市政交通设施建设,包括旅游集散换乘服务区,山上机动车网络、索道、停机坪,及主次干路、市政管线等。
远期(2026-2030年)为大繁荣期,在近期和中期建设的基础上,重点提升金华山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统筹推进金华山周边区域协作开发,加大对长三角、港澳台、东南亚宣传推介力度,加快建设与国际接轨的配套服务设施,进一步提升对高端人群、外国游客的接待能力和水平,打造国际休闲养生品牌,重振“江东名山”的历史盛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