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

首页>地方频道>金华>社会

金华棋痴徐海金:专注一物,伴随一生

   徐海金,来自“婺之望县”“歌山画水”,18岁前一直生活在东阳东江乡村,迷恋象棋、军棋等智力类游戏;22岁以初段水平闯入金华围棋圈,玩转棋海不亦乐乎,也发生了不少趣闻弈事。专注一物,伴随一生,这也如同他的事业,与“尖峰集团”相守至今,22年从未变更。

  一则棋圣新闻

  打开围棋天地

  1988年秋,徐海金在东阳市湖溪二中念高中。一日,一则关于“棋圣”聂卫平在前四届中日围棋擂台赛中获得11连胜的消息传遍校园。“这是我第一次了解围棋这个概念,非常陌生,我记得当时报纸上还刊登着棋谱和聂卫平的个人照片。此前我只是对象棋比较感兴趣,所以对围棋充满好奇但又苦于不知到哪里去学。”徐海金回忆道。

  恰巧徐海金当时担任学校资料室的管理员,就借机翻遍了资料室,终于找到了一本围棋入门书。“迫不及待地看完后觉得围棋挺抽象,那时候我们整个学校大概也就两三个同学会下围棋,大家对规则都不是特别懂。”

  高二以后,由于学业紧张,无暇顾及围棋,直到高中毕业,徐海金意外地收到一位同学兼好友的纪念礼物——围棋书,“这让我万分欣喜,他知道我喜欢围棋,刚好他送的这本书讲解得更为详尽、通俗,整个暑假我翻阅了好几遍,觉得自己终于有点会下棋了,便跃跃欲试,但始终没能找到对手,毕竟那时候的农村实在太缺乏围棋的‘发酵土壤’了。”与成长在很多“聂旋风”时代下的围棋人一样,徐海金刚受到一点围棋启蒙,却只能在贫瘠的文化生活中挣扎。

  一摞围棋书刊

  充盈内心世界

  在浙江工业大学期间,徐海金热爱阅读围棋书便一发不可收拾,他经常出入学校图书馆,看遍所有围棋书刊、杂志,学习各种围棋战术,了解围棋文化。刚入学时,徐海金就自不量力,急着与班里两位爱好围棋的同学过过招,结果用他自己的话说:“输得惨不忍睹,那两位同学分别是永康人、诸暨人,他们说自己也只是会一点皮毛,然后评价我根本不会下围棋,这对我的打击很大,于是我暗下决心要‘翻身’。”

  一年后的徐海金,已经博览围棋书,那两位“趾高气昂”的同学,都成了他的手下败将。大三时他作为系里的围棋高手参加了学校的围棋比赛,名列第三。平时,多半是寝室间大家互相串门下棋,或偶尔参加校内一些围棋交流活动。“那时候我们下棋用的都是质量很差的玻璃棋子、塑料棋盘,但非常快乐,我一直觉得下围棋是一件非常纯粹、文雅之事。”“快乐围棋”也是徐海金尊崇的理念。

  一盘写意落子

  彰显随性棋风

  1995年的夏天,徐海金来到金华便没有离开。在这座古城工作、玩棋,专一纯粹,大道至简。以初段水平混迹金华围棋圈,却不知“这池水”的深浅。那一年,徐海金刚开始到尖峰集团实习。所谓“棋人必找棋所”,就如徐海金这般,很快闻讯找到了清波棋社。“那会与我旗鼓相当的有诸葛文军、何建华、王伟等,我与这些棋友玩得比较多。”

  徐海金自称棋风比较全面,相对来说心态较为平稳。2000年之后,他常参加省市赛事或省锦标赛、省外交流赛等,曾获“清波杯”围棋赛冠军、金华棋院杯比赛冠军;今年5月,金华大市的棋王赛位列第五名……“从1995年到2000年,是我最入迷的时候,也是我从‘书房棋’到‘实战棋’转变最快的阶段。那时年轻、记性好,一盘棋都能像电影回放一样回忆起来,所以进步也比较快。”

  1995年下半年,徐海金参加了金华市升段赛,比9轮赢6轮便可升初段,可当比到最后一盘,徐海金因公出差,只好弃权,成绩5胜4负。次年,水平渐长,他以9轮全胜成功升初段,前一年留下的遗憾终于烟消云散。1997年,升为2段。再往后,随着升段赛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他也就没有再参赛。

  一条棋路无悔

  乐享围棋人生

  近年来,他还以单位的名义组织了两次金华市联赛,分别获亚军、冠军。随着大众对于围棋认知度、关注度的提高,也有不少家长主动找到徐海金,希望自己的孩子拜他为师,现在每周他有四五节私教课,一对一教学,注重培养围棋兴趣,因材施教,以自己的微薄之力传承这一传统文化。

  一朝成爱好,多年长感情,到如今,虽然他嘴上也会戏言几句:“实在太花费精力了,也没玩出什么名堂来,下辈子要换个爱好了。”即便如此,他终究还是敌不过最真实的内心呼唤,舍不得戒之、弃之,围棋之爱,非错对可论之,也许只是一种最简单的情怀,就如他每当回到东阳老家,都会与老乡申屠增强等棋友下几盘棋,回味乡音,乐享棋趣。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8627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