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老板和今年新加入“大家庭”的孩子签协议。
去年的“大家庭”暑假聚会,义乌籍企业家、上海快列通物流有限公司董事长楼有德家的大客厅里摆放的餐桌是4桌。今年聚会,摆了5桌。
“明年再增加的话,就要坐到大门外了。”59岁的楼有德看到孩子们从四面八方赶来,心里乐开了花。
前期资助的34名学生
有18名获得奖学金
聚会上,楼有德按惯例,与今年新加入的何美丹等6位准大学生签了一份《助学协议》。
协议规定,楼有德每年资助每人6000元学费,直至大学毕业。受助生学习成绩突出、被学校表彰或取得奖学金的,楼有德给予同等奖励;而受到学校处分或因家庭经济状况好转可以负担孩子求学的,楼有德在调查论证的基础上,可终止资助;受助学生家庭特别困难的,还可以单独申请“特别贫困补助金”。
让楼有德欣喜的是,三年下来,没有一个孩子违规、违纪,在前期资助的34名学生中,有18名学生获得奖学金。
楼有德说,当初要求孩子们签协议,是希望他们勤奋读书,好好做人,将来回报国家和社会,而不是在大学里混日子。
楼有德曾经想过,资助完这34人毕业后,不再资助下去了。一则他的生意繁忙,公司业务也有波动;二来他家中也有不同的声音,加上前不久他还离了婚,情绪一度低落。
但是,当他看到这么多孩子出现在面前喊他“楼爸爸”时,当他了解到在自己的老家义乌还有一些考上大学的农村孩子读不起大学时,他不再犹豫了:“我们的大家庭还要吸收更多的成员,你们做哥哥姐姐的,也需要有弟弟妹妹的加入。”
让更多寒门学子读得起大学
今年新加入大家庭的何美丹,老家在义乌的上溪镇,今年她以457分的成绩被浙江台州科技职业学院录取,父母为女儿学费的事发愁。
何美丹的父亲因腰椎间盘突出长年不能干重活,母亲又患尿毒症多年,家中已欠下数万元债务,一家人生活在40多平方米、低矮又潮湿的平房里,走访家庭时,楼有德落泪了,他说:“我走南闯北多年,去过不少地方,想不到自己的家乡还有那么穷的家庭。”楼有德当即表示,何美丹三年的学费他都包了,而且他还要拿出7万元,帮何美丹家造一幢新房。
上溪镇的陈军华父亲长年患病,全家仅靠爷爷一年不足2000元的种菜收入和低保补贴过日子,家中最值钱的是一个电饭煲和一台使用了20年的电风扇。现在,军华以639分的优异成绩被浙江理工大学录取,楼有德与其结对后,不仅表示要承担学费,而且还给他们家送去了新的家电和家具。
还有新成员陈仕俊,他说以前自己很自卑,因为父母亲都是聋哑人,家境贫苦,小时候他也会抱怨,现在他才懂得,父母亲虽然不能开口说话,却一直努力工作,维持家庭的生活开支。楼有德与他结对后,对他说:“小伙子,你的父母很不容易,以后你读完大学后,要好好地回报他们,回报家乡。”
资助的孩子增加到40名
从2010年夏天开始,楼有德与一些考上大学的寒门学子陆续结缘,资助他们读完大学。
今年是第4年,楼有德资助的大学生从最初的23名,增加到40名。这些孩子有金华的、上海的,也有丽水、温州等地的。
楼有德把他们这个集体叫作“大家庭”,他是“大家庭”的家长,孩子们喜欢叫他“楼爸爸”或“楼叔叔”。
每年暑假和寒假,“大家庭”都要聚一次,除了楼有德给他们发助学金、红包,对表现优异的孩子发放奖学金,还有彼此的学习交流与联欢。
今年的暑假聚会放在8月17日,楼有德的家里。
40个孩子聚会来了39个
为了准备聚会,楼有德提前一个星期给自己放假,所有的菜和点心都是他买的,上午九点不到,楼有德就站在家门口等孩子们,这些孩子,他都能叫上名字。
景宁、泰顺的郑言东等10名同学家都在山区,楼有德提前包了一辆旅游大巴,专程把他们接来。
上海交通大学学生陆云圻在父母的陪同下,坐动车过来,父亲身体不是很好,但很想看一看女儿的这个大家庭到底是怎么样的。
见到浙师大的吴景时,楼有德问她“家里的房子是否修好?”
今年春天,吴景在景宁的家里遭火灾,楼有德知道后,马上把1万元慰问金送到吴景手里。
“我要替爸妈感谢楼爸爸,我一定会把书读好,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吴景说。
婺城区罗埠镇的翁燕鸿给楼爸爸带来了一壶自家的菜油,说这是父母的一点心意,一定要他收下。楼有德有过约定,除了孩子自家的东西,他一律不收回礼。
“小伙长帅了,姑娘长漂亮了,看到你们,我真的很高兴,我前天、昨天就开始想你们了。”楼有德说。
他们要把爱心传递给更多的人
楼有德助理钱宝龙要孩子们上台讲讲自己的故事和打算,今年“大家庭”的成员已经有走上工作岗位的,更多的要去社会实践或实习。
钱宝龙说,今年聚会唯一“缺席”的是兰州大学的倪萃同学,她正和同学赶往四川大凉山区西昌的路上,要在那里的山区小学支教。
倪萃在电话里跟大家说,她下决心到大凉山支教,就是受到楼爸爸的影响。
倪萃说,若不是楼爸爸相助,自己可能无法念大学,在她学习和生活上遇到挫折的时候,是楼爸爸鼓励她坚强起来,哪怕是孩子们的父母遇到困难,他也会伸出援手。
“我们要把楼爸爸的爱心传递给更多的人,”倪萃放弃了大四到杭州实习的机会,主动报名参加去西昌的支教队。
老家在金东傅村的徐俊丽是“大家庭”中最早走上工作岗位的,毕业于舟山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的她现在是一名党员,今年4月被义乌的一家报关行公司录取为一名“预录入员”,第一个月拿到了3000元的工资。
徐俊丽说,8岁的时候,父亲遇到车祸去世了,若不是得到好心人的帮助,自己可能没读高中就出去打工了。现在她很珍惜自己的工作。
老家泰顺的夏振鹏是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学空调工程技术。这个暑假,他匆忙回家了几天后,就在老师介绍的一家公司里帮工。他这个专业是夏日里“很热门”的行当。学校在杭州滨江,平时利用周末时间,他和同学会去附近的小区打出“义务维修空调”的牌子,很多大妈大伯会马上找上他们。修好空调那一刻,很有成就感。对于未来,夏振鹏说想成立一家空调综合服务公司,为市民服务。“也许成不了像楼爸爸这样的企业家,但肯定会‘有一份光,发一份热’。”